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6-16 05:06:01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RShipDet與Sentinel-2的南沙群島船只時空分異特征————作者:洪曉潤;蘇奮振;付東杰;
摘要:分析南沙群島的船只時空分異特征可揭示南沙人類活動范圍和強度,并為維護南沙生態安全及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基于RShipDet(Rotated-Ship Detector, RShipDet)模型檢測南沙群島島礁海域2019—2022年船只分布,采用數理統計、空間點密度和地理要素空間分布相似性估計方法,揭示南沙群島各型船只時空分布規律,探究島礁船只數量和規模異常原因。結果表明:(1)南沙群島船...
基于加權平均旅行時間與搜救總覆蓋率的漁船搜救可達性分析方法————作者:張維強;楊樹文;顏鳳芹;賀彬;
摘要:中國南沙群島地理環境復雜多變,針對多情景、多因素影響下漁船搜救可達性計算不精確及搜救效率低問題,該文從時間維度視角,綜合考慮海浪、風速、降水量與航速的關系以及漁船AIS軌跡點的分布特征、季節等因素,提出一種基于加權平均旅行時間與搜救總覆蓋率的綜合搜救可達性評價模型。在遇險島礁臨近海域僅中國以及中國—南海周邊國家聯合提供快速救援的情景下,利用該模型計算8個港口、7個人工島礁至遇險島礁臨近海域的綜合搜...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戶生計研究回顧與展望————作者:唐文躍;彭浩云;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戶生計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指引,系統分析農戶生計研究現狀與前沿進展具有重要學術意義。該文梳理已有文獻,概述農戶生計研究的源起,總結主要的生計方法,分析國內外農戶生計研究主要議題(包括生計資本、生計策略、生計風險、生計安全、生計恢復力、生計脆弱性、生計轉型和生計空間等)的研究現狀與進展,指出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農戶生計研究的重點方向(包括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戶生計理論框架、防止規模性返...
合成型和解析型產業技術轉移網絡與雙元創新能力——以中國太陽能產業與生物醫藥產業為例————作者:謝聰;任傳堂;汪濤;王璐瑋;
摘要:將知識基礎理論與雙元創新理論納入統一分析框架以解釋區域創新異質性,分別以太陽能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為合成型和解析型產業的代表,基于2000—2020年專利數據,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和負二項回歸模型,分析兩類產業技術轉移網絡對雙元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發現:(1)合成型產業技術轉移受地理距離摩擦效應明顯,同城或鄰近城市間易建立連接;解析型產業技術轉移受距離約束不明顯,轉移關系深化且持久。(2)對合成型產業...
交通網絡可達性綜合測度及與POI耦合協調關系空間分析————作者:張曉瑞;劉茂枝;張苗苗;王振波;陳雨;
摘要:基于接近度、連接度、路網非直線系數、最小阻抗、道路密度、道路服務指數構建城市交通網絡可達性綜合測度模型,計算城市交通網絡可達性綜合指數,結合POI數據進行交叉對比分析,劃分交通網絡不同整治區域。選取合肥市中心城區作為研究區域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單指標可達性評價模型可表征某方面特點,但不能全面評估綜合可達性水平;合肥市中心城區路網綜合可達性整體呈現出“一主兩副”的空間格局(“一主”即老城區核心聚...
石家莊市地表熱環境時空演變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作者:左璐;孫雷剛;魯軍景;郝慶濤;徐全洪;馬曉倩;
摘要: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地表熱環境發生顯著變化,對城市人居環境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該文基于2001—2022年4期Landsat遙感數據反演石家莊市地表溫度,利用均值—標準差法提取城市熱島,分析比較石家莊全市和主城區周圍地表熱環境的時空演變差異,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對城市熱環境的貢獻,并采用地理探測器探究高程、NDVI、NDBBI、MNDWI和土地利用對地表溫度變化的影響差異。結果表明:(1...
基于紋理觸發器和私有類的遙感場景分類模型水印算法————作者:陳瑋彤;唐偉;朱長青;劉紀平;王勇;
摘要:提出一種基于紋理觸發器和私有類的遙感場景分類模型水印算法,以實現對遙感分類模型的版權保護。首先基于DCGAN和卷積神經網絡構建紋理生成器,結合隨機圖形算法構建具有唯一性的紋理水印觸發器,同時從訓練集中隨機選擇樣本嵌入觸發器,構建獨立的水印數據集;在水印嵌入階段,在模型輸出層額外增加一個水印類,并使用訓練集和水印數據集共同訓練,訓練完成后刪除并保存輸出層水印類的參數作為私有密鑰,獲得嵌入水印后的模型...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多功能共生網絡結構特征及驅動因素研究————作者:張雅超;徐磊;張貴軍;孫建敏;
摘要:明晰城市群土地利用多功能共生網絡關系有助于推動區域綠色協同發展。該文以京津冀縣域為研究單元,運用綜合評價法測算2010—2020年土地農業生產、非農業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值,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法揭示土地利用多功能共生網絡結構特征,利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剖析多功能共生網絡變化的驅動因素。結果表明:(1)2010—2020年京津冀地區農業生產功能水平逐步下降,整體呈現西南高、東北低的空間特征;非農業...
京杭大運河城市帶高質量發展評價與空間差異研究————作者:謝守紅;趙晨龍;
摘要:研究京杭大運河城市帶高質量發展可更好理解各城市在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不均衡問題,為制定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依據。該文基于新發展理念,構建京杭大運河城市帶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值法對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并借助核密度估計、聚類分析和空間自相關方法分析高質量發展水平的空間演變格局。結果表明:京杭大運河城市帶高質量發展水平呈逐年增長態勢,但城市之間發展不平衡;高質量發展水...
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和結構對武漢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土地政策的調節作用————作者:張詩嘉;操小娟;
摘要:土地資源是城市發展的基石,對武漢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具有關鍵作用。該文采用熵權TOPSIS法測度2010—2020年武漢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間相關性,利用空間誤差模型檢驗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和結構對武漢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影響效應,并驗證土地政策對上述影響的調節作用。結果表明:(1)武漢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水平在空間上呈現出以武漢為核心的“核心—邊緣”型分布格局,多表現為H-H型和L-L型集聚,且...
DBSCAN-SMOTEENN-RF聯合算法及在三維地質建模中的應用————作者:王桂林;陳曉玲;岳佳豪;廖明勇;
摘要:三維地質模型可以有效表征地下地層分布和地質構造,但受限于工程鉆孔數據的稀疏性、不規則性、不平衡性,單一的機器學習方法在地質建模中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精度。針對工程鉆孔數據的特性,該文提出一種基于DBSCAN-SMOTEENN-RF聯合算法改進的機器學習三維建模方法。首先根據地質資料調整算法參數以優化數據,進而創建研究區柵格單元地質屬性模型,并與單一隨機森林(RF)模型進行預測對比,最后進行不同數據處理...
植被覆蓋數據在全球和中國區域的空間一致性比較————作者:陳宸;俞淼;康晶;
摘要:植被覆蓋數據是研究植被分布、全球變化和氣候建模的重要基礎,分析現有數據集的異同對認識植被分布和地表覆蓋具有科學意義。該文以IGBP分類體系為參照,定量比較衛星觀測的7套全球和2套中國區域植被覆蓋數據的空間一致性,并評估陸面模式CLM5和Noah-MP中的植被覆蓋情況。結果表明,數據來源、分類方法和分類體系的不同導致各數據集間存在較大差異:在全球區域,采用LCCS分類體系的數據空間一致性水平明顯高于...
新質生產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機制與組態路徑分析————作者:陳小龍;張潔;梁晨露;狄乾斌;
摘要:以2010—2022年中國31個省域數據為樣本,探討新質生產力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時空演化特征,并運用動態定性比較分析法(QCA)考察新質生產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組態路徑。結果表明:(1)實現高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多因素協同發揮作用,新質生產力任何單一要素都無法構成區域高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要條件。(2)新質生產力各要素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具有復合因果關系,包括3種組態路徑:新質產業—生態環境...
融合知識圖譜的地理學家人生軌跡時空分析與對比————作者:馬榮娟 ;閆浩文 ;祿小敏 ;毛富康 ;富璇 ;
摘要:對地理學家的人生脈絡進行可視化研究有利于剖析特定歷史形態下人物的生命歷程及人物關系。該文以明朝兩位不同領域的地理學家王士性和徐霞客為例,首先基于GeoScene Online的個體軌跡進行空間可視化,利用標準差橢圓、核密度等空間分析方法剖析兩位地理學家人生軌跡的空間分布特征;在首都距、家鄉距的基礎上,探索性提出仕途距、游歷中心距的概念,豐富了軌跡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并從時序角度分階段構建個體的移動軌...
基于優化溫度植被干旱指數的亞熱帶干旱遙感分析——以鄂渝地區為例————作者:張治梅;雷馨雨;吳立新;
摘要:針對中國亞熱帶地區炎熱多雨、地形復雜的自然特征以及植被綠度飽和對干旱遙感監測的限制,采用改進的多光譜植被指數與地表溫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特征空間,構建優化的溫度植被干旱指數(Optimized 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ought Index, OTVDI),并以長江中游鄂渝地區為例,利用MODIS地表反射率和LST產品計算OTV...
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耦合協調發展及驅動因素研究——以黃河流域中下游21個地級市為例————作者:蔡潔;趙揚;杜智民;夏顯力;
摘要:探究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耦合協調發展水平及驅動因素對促進鄉村振興、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該文基于2013—2022年黃河流域中下游21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測度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耦合協調度,分別應用空間自相關方法和灰色關聯度模型揭示兩系統耦合協調度的空間分布格局與驅動因素。結果表明:研究期內各地級市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發展水平提升明顯,區域間呈現均衡發展態勢,由城鄉二元結構向城...
基于ICESat-2/ATL08的新疆昆侖山地區全球多源DEM數據精度驗證與評價————作者:章詩芳;趙尚民;樊晶瑩;
摘要:對全球多源DEM數據的高程精度進行驗證與評價可為其在不同領域的廣泛應用提供可靠性保障。該文以激光雷達測量衛星ICESat-2/ATL08測高數據為參考數據,利用數字地形分析法和數理統計法對新疆昆侖山地區的全球6種DEM數據(SRTM1 DEM、NASA DEM、AW3D30 DEM、COP DEM、FAB DEM和ASTER GDEM)在不同地形指標和地表覆蓋類型下的高程精度進行了驗證與評價。結果...
基于CiteSpace的生計韌性研究進展與趨勢展望————作者:李博;熊煥順;
摘要:隨著全球性風險沖擊持續加重,提高人類生計韌性成為維持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與創新途徑。該文以1990—2022年Web of Science數據庫收錄的2 850篇生計韌性相關文獻為樣本,利用科學計量工具CiteSpace繪制生計韌性研究知識圖譜,梳理生計韌性研究的知識基礎和演進脈絡,總結其研究主題和趨勢。結果表明:生計韌性研究相關文獻數量逐年上升,發展演進歷程可劃分為概念演化階段(199...
基于雙變量分區的KMeans++-ConViT-CA建模方法及土地覆被變化模擬————作者:王恩銘;劉明皓;王琨;代俊;許汀汀;
摘要:分區建模和多尺度信息挖掘是當前解決空間異質性建模的主要途徑。該文針對現有模型對空間異質性挖掘不充分的問題,提出一種耦合分區與多尺度信息挖掘的KMeans++-ConViT-CA建模方法,在綜合考慮因變量地類的鄰域元胞活躍度和自變量驅動因子的空間相似度并采用KMeans++聚類算法進行分區基礎上,應用ConViT模型挖掘土地適宜性的尺度信息,并以重慶都市圈為例從分區效應、尺度效應、模型效應3個角度進...
融合道路特征的動態卷積遙感影像道路提取網絡模型————作者:陳濤;葛小三;
摘要:受道路特性和卷積池化等操作影響,現有遙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仍存在空間特征和地物細節信息丟失問題,造成提取錯漏。該文基于遙感影像中道路狹長特點設計了一種語義分割網絡模型OSPNet,基于條狀注意力機制使模型更專注于道路信息,減少錯提取;同時,使用動態卷積構造模型的編碼器,從而增強模型對不同類型道路提取的泛化能力和對不同場景的適應性;在模型訓練過程中,采用骰子損失函數和焦點損失的混合損失函數解決遙感影像...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碩士一作無基金投稿, 兩天初審被拒,區域生態方向,理由:整體而言,創造性不高,研究深度不足, 建議改投它刊。處理速度較快
2024-04-07 16:05博士生一作投稿,區域經濟方向文章,從投稿到終審排版不到4個月時間,其中包括元旦假期和新年假期,這篇文章曾投地理科學和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均被拒,沒有意見,自己琢磨修改后投稿至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周三晚投稿后,次日即送外審,編輯部處理速度非常快,不歧視作者身份,不看關系,唯水平論,感覺期刊也更加偏好人文(而非自然)方面的研究,不知道是不是錯覺。 投稿后40天收到審稿意見,其中包括編輯部意見和專家意見,這個時間也很快了,意見豐富詳實,對于論文水平提升有很大幫助,專家水平很高。 收到意見后沉淀思考了2天,然后就著手修改,6天集中精力寫作,修改后上傳稿件。復審2個月后進入終審排版錄用。
2024-02-24 14:17審稿專家提出的問題難為人,一定要我加上某人的文獻
2024-01-23 14:46期刊地理與地理信息的科學 投稿時間12月1號12月中旬進入外審 在一月左右結果返回修改 外審三個專家 中間修改過兩次 圖片的處理 技術方法的應用 對地理方法要求很細致 描述分析也很細致 審稿專家有水平 感謝這個期刊 三月份錄用 十一月份發表這個
2023-12-15 15:34初審很快,一天 外審比較慢,兩個半月,退稿 不要審稿費
2023-12-12 17:18常見問題及解答
copyright © m.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