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5-06-16 14:59 熱度:
口譯(又稱傳譯)是一種翻譯活動,顧名思義,是指譯員以口語的方式,將譯入語轉換為譯出語的方式,做口語翻譯,也就是在講者仍在說話時,同聲傳譯員便“同時”進行翻譯。口譯在很多電視節目和新聞中都很常見,關于口譯的研究,很多專家學者也總結了不少。本文小編給大家推薦一篇學術期刊論文發表范文,論述了漢英口譯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摘要:中國領導人發言時傾向于引用古詩詞、成語等文化負載詞,這無疑加大了口譯的難度與工作量。本文對口譯文化負載詞的標準與要求進行探討,并以2014年中國領導人會議發言口譯為例,從歸化與異化的角度分析其翻譯策略,從而提高漢英口譯文化負載詞的水平與技巧。
關鍵詞:文化負載詞,古詩詞,成語,會議口譯,歸化異化
中國古詩詞及成語作為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瑰寶,見證了悠久的中華文明,別具魅力,因而很多中國領導人和政府發言人在講話時會引用一些古詩詞及成語等文化負載詞來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詩歌翻譯實屬不易,口譯詩歌更是難上加難。本文以古詩詞及成語為主,分析口譯文化負載詞的標準要求,并從歸化及異化的角度出發舉例分析口譯策略與方法。
一、口譯文化負載詞要求
漢語文化負載詞是在特定語言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詞、詞組和習語,較典型的此類詞語包括諺語、成語、古代詩詞、出自古典名篇中的名句以及新詞等,雖寥寥數字,卻言簡意賅,意蘊深遠。對于古詩詞翻譯,著名翻譯家許淵沖提出“三美論”的標準,即意美、音美、行美。意美即詩歌的意境之美;音美指譯作要傳達原作的音韻美與節奏美;形美指譯作要和原作的形式,如長短、對仗方面保持一致。此外,在做領導人發言口譯時,還需謹記“外宣翻譯三貼近”原則。即貼近中國發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中國領導人或代表的發言,因為涉及政治因素及國家形象,口譯時應該盡量避免各種錯誤瑕疵。為了在口譯時更好地處理古詩詞或成語等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口譯工作者需了解中外兩國文化,尤其對中國古典文化應廣泛涉獵,還應熟知口譯文化負載詞的幾點翻譯要求。
首先,口譯文化負載詞應做到準確傳遞信息。古典詩詞追求意蘊與音韻之美,通常講究對仗押韻,追求辭藻華麗,進行跨文化交流的首要因素即準確傳達古詩詞的內容信息。其次,應做到恰當地表明情感態度。領導人在發言時傾向于引經據典,借以抒發情感與強調觀點,譯者在準確轉達中文詩詞含義的同時,譯文還應貼切反映出說話人的強烈情感和態度,注意遣詞,從而達到預期的表達效果。再次,應考慮到受眾的語言習慣。中西文化上的差異導致思維習慣和表達方式的明顯不同,許多中文里約定俗成的詞句原封不動地翻譯成英文后,不但難以達到忠實地傳達中文原意的目的,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因此,口譯時可以刪減不必要的信息或者適當補充內容,并力求保持原文的美感與詩意。
二、口譯文化負載詞策略
文化負載詞承載著本土文化意蘊,使用范圍廣泛,尤其中國領導人發言更是屢屢使用古詩詞等,因而口譯時常遇到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考慮到口譯本身的靈活性,應在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翻譯策略。翻譯的歸化與異化這一術語來源于德國學者施萊爾馬赫1813年宣讀的一篇論文,其中著重探討了翻譯過程中的兩種情況:一是讓讀者靠近作者,即異化;二是讓作者靠近讀者,即歸化。歸化與異化概念的提出將翻譯從語言層次延伸至文化層次,歸化是采用民族中心主義態度,外語文本須符合譯文的文化價值觀,把原作者帶入譯語文化,便于讀者理解與接受。異化是在文化價值觀偏離主義的壓力下,接受外語文本的語言及文化差異,把讀者帶入外國情境。異化譯法的核心,就是盡量傳譯原文的“異質因素”,即盡量傳達原作的異域文化特色、不同的語言形式以及作者異常的寫作手法。本文將從歸化與異化角度出發,分析2014年領導人發言中文化負載詞口譯的翻譯方法。
1.歸化實例分析
實例1選自習近平2014年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主題為《攜手追尋民族復興之夢》的演講,實例2選自習近平在亞信峰會上主題為《積極樹立亞洲安全觀,共創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講話。 例1: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數千年而生生不息,正是得益于這種見賢思齊、海納百川的學習精神。
譯文:The spirit of emulating those better than oneself and being tolerant of diversity has benefited the Chinese nation through thousands years of history.
“見賢思齊”出自《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賢在古代指德才兼備的人,一國之君常被稱為圣賢,譯者將“見賢思齊”譯為“emulating those better than oneself”,通過意譯使聽眾掌握源語關鍵信息,即學習他人之長處。海納百川,顧名思義,大海的浩瀚讓其可以容納很多河流,比喻人的心胸寬廣,可以悅納眾多事物。譯員脫離了源語的框架,省掉了喻體“海川”,將喻義翻譯了出來,從而便于聽眾短時間內理解講話內容。如果采用異化翻譯策略翻譯為“All rivers run into sea”,聽眾可能因為文化差異不能即刻理解講話意圖。
例2:山積而高,澤積而長。
譯文:Readiness to converge with others makes a mountain high and a river mighty.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出自劉禹錫《唐故監察御史贈尚書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銘》,為了讓譯語受眾短時間內理解源語深意,譯員在口譯時補充了“others”這一概念,表達了講話人對于合作的肯定與渴望。
2.異化實例分析
實例3選自習近平2014年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主題為《攜手追尋民族復興之夢》的演講。
例3:中國自古就倡導“強不執弱,富不侮貧”,深刻總結了“國雖大,好戰必亡”的箴言。
譯文:China has always vowed that the strong shall not bully the weak and the rich shall not insult the poor. It also gave birth to the motto that “nations in favor of fighting shall perish, no matter how large they are.”
“強不執弱,富不侮貧”意為“強者不欺負弱者,富人不欺侮窮人”,出自墨子的《兼愛》,原文是:“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譯者保留了原文結構特色,逐字翻譯為“the strong shall not bully the weak and the rich shall not insult the poor”。“國雖大,好戰必亡”,出自《司馬法》“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意為“國家無論再強大,好戰必然會走向滅亡”。譯文直譯為“nations in favor of fighting shall perish, no matter how large they are”,保留了源語的文化信息,同時準確傳達了講話人對于戰爭的否定看法。
三、結語
由于英漢語言及文化的固有差異,譯者在口譯古詩詞及成語等文化負載詞時應該熟記翻譯標準,靈活運用歸化和異化策略,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盡可能在不影響交際效果的同時,將這些富含文化意義的詩詞成語準確傳達出來。并表明說話人的情感態度,達到最佳的交際目的。
[參考文獻]
[1]顧正陽.古詩詞曲英譯美學研究[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
[2]黃友義.堅持“外宣三貼近”原則,處理好外宣翻譯中的難點問題[J].中國翻譯,2004(06).
[3]呂俊.翻譯學――傳播學的一個特殊領域[J].外國語,1997(02).
[4]劉宓慶.口筆譯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5]劉林軍.論同聲傳譯中的譯員角色[J].中國科技翻譯,2004(05).
翻譯類期刊推薦《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主辦的外國語言文學學術性刊物。學報主要面向外語教學與研究工作者,為中文常用外國語類核心期刊和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入編刊物。刊載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翻譯、外語教學、中外文學文化及對比、國別學與國際關系方面的研究論文。
文章標題:學術期刊論文發表淺析漢英口譯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56st48f.cn/fblw/jiaoyu/jishu/2712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m.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