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混凝土生產廠家必須具有相應的資質,混凝土的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安排專人對混凝土坍落度等指標進行檢驗;
(4)按設計及規范要求留置好混凝土試塊,并保證取樣的真實性。
二孔灌注樁斷樁出現的原因及處理
1、坍孔
原因分析:
①護筒埋置太淺,周圍封填不密漏水。②操作不當,如提升鉆頭或放鋼筋籠時碰撞孔壁。③泥漿稠度小,起不到護壁作用。④泥漿水位高度不夠,對孔壁壓力小。⑤向孔內加水時流速太大,沖刷。⑥土質松散,進尺太快。
預防及處理措施:
①坍孔部位不深時,可改用深埋護筒,將護筒周圍回填土夯實,重新鉆。
②輕度坍孔可加大泥漿相對密度,提高水位。
③嚴重坍孔,用粘土泥膏投入,穩定后低速鉆進。
④提升鉆頭,下放鋼筋度垂直,盡量不要碰撞孔壁。
⑤土質松散時應控制進尺速度,并用較好泥漿護壁。
2、鉆孔偏斜
原因分析:
①樁架不穩,鉆桿導架不垂直。②土層軟硬不勻,鉆頭受力不均。③鉆孔中遇有較大孤石、探石。④擴孔較大處鉆頭偏向一方。⑤鉆桿彎曲,接頭不正。
預防及處理措施:
①檢查糾正樁架安置穩定。②偏斜過大,加入土石重新鉆進。③如有探頭石,宜用沖擊鉆機,將石擊碎。
3、擴孔及縮孔
原因分析:
①擴孔是孔壁坍塌或鉆頭錐擺動過大所致。
②縮孔原因鉆錐磨損太大,
焊接不及時或地層中軟土,遇土膨脹后使孔徑縮小。
預防及處理措施:
①注意焊補鉆頭,并用失水率小的優質泥漿護壁。
②發生縮孔應反復掃孔。
4、卡鉆
原因分析:
①孔內梅花孔、探頭石、縮孔等未及時處理。
②被下落石塊或誤入的大工具卡住。
③入孔較深的鋼護筒下部傾斜或被鉆頭撞擊變形。
預防及處理措施:
①對于能向下動的上卡,可上下提開,并配以鋼絲繩左右移并旋轉。
②卡鉆后不宜強提,可用小沖擊鉆錐沖或吸法將周圍的鉆渣松動后再提出。
③注意保持護筒垂直,鉆頭尺寸統一,下鉆應控制進速,不要太猛、太快。
5、導管進水
首批混凝土下落后導管進水,將已灌注的拌和物用吸泥機(可用導管)全部吸出,針對進水原因,改正操作工藝后重新灌注;當提升導管不慎底口超出已灌混凝土面使導管進水,遇到該故障可立即將導管拔出,混凝土不深時可以用吸泥機將混凝土全部吸出,重新灌注。當灌注混凝土較深時可以采用二次剪球法重新灌注,也可將裝有底塞的導管重新插入混凝土表面下2.5米深處,然后在無水導管中繼續灌注。
6、堵管
初灌導管堵塞混凝土多因隔球卡住或混凝土過分離析造成;中期導管堵塞多因灌注時間過長,表層混凝土拌合物已初凝產生,或因某種故障,拌合物在導管內停留過久而發生堵塞。處理辦法是將導管連同堵塞物一起拔出,若原灌混凝土表層尚未初凝,可用新導管插入原灌拌和物內2m深,用潛水泥漿泵下入導管孔底,將底部水泵出,再用圓桿接長的小掏渣桶下入管底,升降多次將殘余渣土掏除干凈,然后在新導管內繼續灌注。
7、鋼筋籠上浮
除去一般被勾掛上升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拌合物沖出導管底口后向上的頂托力造成的。輔助方法是將鋼筋骨架頂端焊固在護筒上,或將鋼筋骨架中4根主筋伸長至樁孔底;當設計許可時,骨架下端2m范圍內的箍筋間距布置要大一些。
8、埋管
灌注過程中導管提升不動,或灌注完畢后導管拔不出,統稱埋管。常因導管埋置過深或灌注時間過長所致。若已成埋管故障,宜插入一直徑稍小的護筒至已灌注混凝土中,用吸泥機吸出混凝土表面上泥渣。
鉆孔樁施工中,并沒有太多的技術難題,但如果責任心不強,不按正確步驟操作就可能出現問題,甚至造成一定的損失,所以我們要不斷摸索和掌握一些技巧,使之少走彎路。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