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2-11-12 09:35 熱度:
摘要:本文通過對中小城市—化州市的考察,對其作為一個小城鎮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其在改造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找出其問題所在,從而探討化州作為小城市應該如何進行舊城街道空間的改造。
關鍵詞:小城市,街道空間,特征,改造
化州市是隸屬茂名市的一個縣級市,作為一個經濟相對較弱的小城市,其空間有著與大城市不同的特征,又因其特有的歷史文化風貌,使得化州市與一般的城市相比有其自身特色。下面筆者就對化州市的兩條傳統的商業街——民主路、解放路,進行調查研究,通過與大城市城市空間的比較,來探討小城市傳統空間所具有的獨特特征以及改造措施。
1、小城鎮空間特點
1.1、小城市的街道空間由于保留了傳統的街道空間,生活性較強,更適合人們的交往。
小城市的經濟由于遠遠不及發達城市,城市的發展變化相對較小,空間的變化也自然就小,對城市的破壞相對較小。而大城市由于經濟發展迅速,舊城中心的人口密度增加迅速,人們對小汽車的依賴性也越來越高,使小汽車快速增長,交通量的增加迫使舊城不斷拓寬原有傳統的城市道路以適應現代城市發展的需求,因此舊城的歷史文化受到嚴重的挑戰,例如廣州舊城區,為適應交通量的迅猛發展,而修建了大量的寬馬路、高架路,使城市很多的傳統歷史街道消失。
1.2、小城市城市建設規模小,城市街道空間的可達性較強。
由于小城鎮的城市空間比較小,城市道路網密度比較高,交通量相對較小,可達性也就相對較強。而大城市由于交通量比較大,道路往往都很寬,交通流量都很大,從而容易對兩邊的城市功能產生阻隔,人想過另一邊就得走很長的一段距離才能通過。
1.3、小城市的街道空間多以人車混行為主。
小城鎮的經濟遠遠比不上大城市的發展程度,小汽車的數量少,人們的出行距離也一般不會很遠,因此人們對汽車的依賴性也不高,所以交通量遠遠沒有大城市的大,城市的道路一般比較窄,多以人車混行為主,這種空間更易于人們的交往。
2、化州市傳統城市格局所面臨的挑戰
小城市的空間由于受到經濟的制約使得城市傳統空間得以延續,但在不斷的城市化的過程中,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傳統城市街道空間的保護認識不足,缺乏統一的規劃,同時受到大城市的影響而不顧城市的歷史文化特色,導致大拆大建,致使許多有本地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消失,現在僅剩一條具有保護價值的傳統騎樓街即解放路,但隨著城市的改建與擴建,局部一些騎樓建筑已經被拆毀,建起了豪無特色的現代建筑,但其傳統的街道空間仍保留完好。而民主路則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完全推倒重建的,其原來的傳統騎樓街區風貌已蕩然無存。
2007年民主路進行了一次改革換面的改造,歐洲羅馬柱式建筑立面生硬地套在現代建筑底部,與現有的建筑形態格格不入,完全步行的鋪裝路面代替了人車混行的水泥地路面。如此改造,是誰人之意,是否成功,在這里有必要對其做一次全面的調查研究,筆者通過對民主路與解放路的調查,通過市民對兩條路的不同認識和市民對兩條路的不同印象的對比,試圖探討小城市空間改造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2.1、首先,從交通處理來分析。民主路是連接河西舊城區與北岸新城區最方便最直接也是全市最繁華的一條商業街,同時也是一條重要的城市干道,在未改造之前,民主路與東西向的橘城路共同承擔起新城與舊城的交通,由于小城市交通量較小,交通問題不突出。一但改造成步行街后,通往北岸新區最直接的通道被阻隔,雖然目前把中山路與民主路鑿通,這樣一來,中山路承擔了來自多方向的交通,而中山路也沒進行加寬,本來就不是很寬的路面,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的交通量,從而造成了中山路的嚴重堵塞。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市民對此感到很不滿。特別是在中山路兩旁居住的居民,他們反映說:現在每天都要塞車,給他們的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而且機動車增多,機動車所發出來的噪音擾亂了他們的正常生活,而且機動車所排放出來的尾氣也相應增多,空氣污染嚴重。
2.2,從改造的必要性來分析。改造前,民主路由于交通繁忙,且缺乏管理,地面年久失修,水泥路上坑坑洼洼,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亂停亂放,街道比較臟亂,購物環境比較差。改造后的街道路面以地板磚代替原先的水泥地路面,同時加以一些建筑小品,確實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購物環境。但筆者認為,這樣改造是欠缺考慮的,首先,改造在各種矛盾還沒解決就貿貿然地把民主路改為完全步行街,雖然民主路的購物環境好了,但整個舊城區卻陷入了混亂之中。另外,改造未能體現地方特色,而簡單地將歐陸風格套在現代建筑中的局部改造方式,造成沿線建筑的極其不協調。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市民也對民主路的改造持有同樣的困惑,很多市民認為,民主路的改造只不過是政府的政績工程,是政府顯耀財富的一種手段。
2.3、從改造對象的選擇來分析。化州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城市,目前已經或正在接受現代城市發展的洗禮,具有保護價值的歷史文物、歷史街區的逐漸消失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而目前唯一具有地方特色的解放路騎樓步行街也正逐漸被侵蝕,但遺憾的是,解放路騎樓街目前仍未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筆者認為,與其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搞政績工程,反而吃力不討好,不如集中精力做好解放路騎樓步行街的保護,提升其購物環境及商業街檔次,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步行街,打造化州城市名片。
3、小城鎮改造的方法
3.1、應注重小城鎮應有的文化特征。
城鎮建設既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有效措施,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必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體現當地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產業特點、歷史傳承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征和風格,千方百計地避免城鎮化進程中的規劃、設計、建筑以及產業趨同,而不能盲目地模仿和克隆。化州市雖然不是什么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但它作為一個城市也有著自己的文化特色以及民族文化習俗。其中現存的具有文化價值的街道——解放路以及舊城的傳統街道,就是化州市的文化的代表。如果能認真的進行調查,就可以發現很多已其它城市所沒有的自己獨特的文化特征,這些都需要我們對城市建設區進行足夠的人認識和研究。
3.2、小城鎮的改造應該從整體上進行協調。
一個城市的規劃與建設成功與否,不是從單個建筑也不是從但條街道就能判斷的,而是要從城市總體的布局來考慮的,大家從歐洲的一些成功的小城鎮改造的案例中就可以得到提示。化州市也如其它小城市一樣,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城市風貌,解放路的傳統騎樓建筑作為化州城市建筑文化的代表作,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舊城改造時應以解放路為重點,保持其原來的傳統騎樓建筑風貌,對其環境進行改造。而其周邊的建筑風格應與解放路的建筑風格進行協調,而不應僅僅是照搬國外建筑形式來取代化州傳統的騎樓形式,而正是這種毫無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的入侵,與解放路的傳統騎樓街產生了激烈的沖突,從而影響了城市的總體風貌。
3.3、小城鎮的改造應該尊重城市原來的空間秩序。
我們在小城鎮的舊城改造中一定要體現有機更新的原則,并且以較小規模進行為上策, 并結合連續漸進,使城鎮空間具有生長性、代謝性和承傳性。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用“器官移植”來代替細胞有機更新而搞舊城改造的,否則就會出現很嚴重的“大出血”和“排異”后遺癥。在對待城鎮原有傳統結構空間時, 應從保護城鎮文脈、文化承傳、新生歷史的思維角度去認識這些支持城鎮生命的人文精神軟件的重要性。保護傳統文化相應就要保護那些傳統文化賴以生存的介質即城鎮傳統空間結構,否則城鎮傳統文化會隨傳統空間結構的消失而消失或者發生斷裂和變異。
參考文獻:
崔 博 李金衛 王冬冬 廣東省化州市城鎮體系空間管治規劃研究 城鎮化研究 2006/2
丘偉安 小城鎮建設應該要處理好改舊與建新的關系 小城鎮建設 2002/1
李晶原 中小城鎮城市化進程的前車之鑒 城市開發 2000/6
陳君佑 “造城”造成“空殼城” 城市管理 2006/1
文章標題:小城市街道空間特征與改造——化州市城市街道空間的特征與改造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56st48f.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392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