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2-11-21 08:56 熱度:
摘要:建筑公共空間作為一個人們共同活動的公共空間,本文主要通過研究幾個優秀的公共空間設計實例,分析如何在公共空間中進行“大”的空間建構,探索其建筑中公共空間的設計思考,使建筑中的公共空間為人們提供交往的場所。
關鍵詞:建筑設計,公共空間,功能
0 引言
庫哈斯在他的著作《癲瘋紐約》里,根據曼哈頓規劃領域及其實施背后策略,庫哈斯基于5個定律暗示了一個潛在的“大理論”。一個建筑物最有意思的地方不是一個個有著使用功能的限定空間,而是連接它們或它們所圍合的公共空間,建筑中的公共空間為人們提供了交往的場所,使得建筑不再是冰冷的抽象物,建筑也因此帶上了感情色彩。一個建筑物成為一個大型的建筑物,于是便有了“大”。這種大建筑不再能被單一的建筑學的姿態控制,甚至也不能夠被任何建筑姿態的組合所控制。“大”引發了建筑各部分的自治,但它們仍然服從于整體。自治的各部分之間的空間便構成了公共空間。
1 單一擴大的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帶給人們無限遐想的感受,人們在其中感受到空間的流暢、聚集和碰撞,體會到與他人他物的接觸、交往和互動,產生了更多的聯想,釋放了更多情感,引發了更加豐富的思考。在大連軟件園軟件工程師公寓的設計中,建筑師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在狹小的用地空間為青年人提供一種心靈與精神盡情交流的新空間。傳統的公寓設計往往是一條走道兩邊房間的功能布局。所謂的公共空間便是一條線性的走道,在這里人們機械般的生活著,人這個使用者則被忽略了。為了打破這種格局創造更加人性化的空間,建筑師巧妙的將走道空間放大,在公寓里開辟中庭空間,在其中建立連接各層的交流平臺,用開放的樓梯把平臺上下連接起來( 見圖 1) 。在“大”的前提下,人與人有了交流的地方以及分享、同歡、看和被看的場所。擴大的公共空間成為人們活動的交往空間。“大”暴露了建筑學中那些“美的法則”的失效與蒼白。公共空間的美不是形式的,它是體驗、是生活、是交流。
圖1大連軟件園 軟件工程師公寓室內中庭 圖2 深圳證券交易所
2 雙重的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是人們可以自由進出、自由交換和接受信息的地方。只有具備開放性的地方才真正具有公共空間的意義。開放性是許多公共建筑體現其公共生活的重要方法。
深圳證券交易所是荷蘭建筑事務所 OMA 在中國繼新 CCTV大樓后中標的第二個大型項目。深圳是一座開放的城市,因此其設計理念突出了“開放性”,它將以一種“歡迎”的姿態與這座城市的人們形成巧妙、恰當的關系。
深交所大樓高250 m,占地面積25.9萬m2。大樓外觀為立柱形,與常規建筑不同,其底座被抬升至 30 多米高,形成一個漂浮的平臺( 見圖 2) 。
建筑師用兩種已知的類型和一種處理手法創造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公共空間: 一個是在下面的廣場,另一個是在上面的交易層證券交易所處于裙房之上的平臺。庫哈斯本人表示,“懸空的交易大廳”是設計的主要亮點。“平臺”部分將是主要的交易場所。提升的平臺由菱形立柱支撐,內部形成高大的中庭,地面空出來的地方被用作帶頂的城市廣場,公眾在這里可以舉行節日活動,可以休憩,并為建筑物創造出一個氣勢恢宏的大前院。它不僅滿足了建筑內部的需要,還減少了建筑內部需要對城市環境的沖擊。寬松開放的環境設計將聚集起證券交易所的人流與資金活力,呈現深交所專業化、服務化、人性化的城市金融文化中心形象。
另外一個重要的公共空間是位于裙房之上的平臺,面積達到1.58萬 m2,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空中花園”。平臺上的空間配以合理的植物種植適當的公共設施便能為員工提供一個開放、靈動的人文空間、共享空間甚至運動空間。平臺上的空中花園大大改善了建筑在夏季與過渡季的室內空氣環境質量并降低了建筑能耗。平臺上的公共空間為工作于高層中的員工提供了人性化、多元化的公共交流空間,增加了員工投入工作的愉悅感。
“大”支撐起了功能實體之間非同尋常的關系,這種關系不是制約而是擴充。在大的前提下它們的特性被放大了,功能從其格子籠中釋放出來。如果說建筑產生了潛力而公共空間利用了這種潛力,大則利用了建筑的慷慨以反抗公共空間的吝嗇。“大”還原了一個交往、休閑、觀賞、展示型的空間。
3 多重的公共空間
以建筑學的角度來看,內部公共空間就好比會呼吸的肺一樣,讓建筑生動而富有活力,與此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消化融解了建筑空間中的交通空間。
當一個建筑中連續出現多個公共空間時那么就相當于制造了一個垂直方向展開的傳統二維城市區域,其內部公共空間則扮演著廣場空間與傳統街巷或同樣性質的作用,是連接不同的使用空間、組織交通、改善室內生活環境、解決使用者交往、自由交換、接受信息的重要空間。
西雅圖公共圖書館新館有著折板狀的建筑外形,內部空間寬敞明亮,用色大膽活潑,創造出了一個現代化的生活休閑空間,它坐落在城市中儼然成了城市中不需預約的公共客廳。置身于館中,表皮的透明性讓你處身室內也依舊能感受到戶外的景色盎然。立面轉折多變,投下那光影斑駁,僅是建筑物本身就能讓人深深陶醉其中( 見圖 3) 。
圖3 西雅圖公共圖書館室內 圖4 西雅圖公共圖書館空間模型
建筑師在進行設計時把圖書館的功能和媒體的增進進行梳理與合并由此確定了 5 個功能平臺,它們各服務于自己的專門組群。一個大空間中,放入幾個實體,而實體之間的虛空作為公共空間的節點,既可以串成一個整體,本身又是有特征的個體,對應著特定的功能和空間氛圍,空間既舒展流暢又不失跳躍性( 見圖 4) 。
這些節點既是建筑空間中一種結構向另一種結構的轉換處,是一部分的新起點,也可以作為一部分的收束,為人們思想急速前行的過程中提供小憩的花園,使室內的虛空形成了一個既具有個性特點又具共同性特征的公共空間整體。
多個大小形狀不一的公共空間串聯在一起其豎向上的通透性、連續性使室內空間產生流動感,成為公共建筑中最具魅力的場所。使用者可以通過不同的層高來體驗空間,人的活動成為視覺的焦點。
電梯在這里成為了實現“大”的必要工具。以機械來取代建筑,建立起一種特別的關聯性,這就是潛在于電梯的一種能力。它帶來重大的變革,以自由和隨意的方式將整座圖書館中不同的結構部分連貫起來。館內各部分之間電梯成為唯一的聯系工具。在“大”的前提下,核心與外皮增加到了建筑立面不再能顯示建筑內部情況的程度。建筑內部和建筑外部分離成兩個分離的項目,前者處理進程中的不穩定性,后者為城市提供構筑物外觀上的穩定性。在這里,建筑暴露了“大”的困惑: “大”使城市從確定性的總和轉變成為迷的積累。“大”使建筑擁有了神秘的表象,增進了人們對它探索駐留的興趣,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由于其他信息媒體的出現傳統圖書館的地位似乎受到了威脅,“大”使圖書館這個信息倉庫成為了不被其他“潛在敵人”攻占的堡壘。
4 結語
公共空間設計離不開開放與共享。空間的開放性是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否則公共空間就沒有參與性。“大”拓展了空間的開放性,“大”不僅僅是尺度的代言,在“大”的理論下建筑形式構成、傳統文脈、透明性的突破暗示了最終最激進的突破,建筑因此進入一個超越好壞之分的領域,它們的影響不依賴于它們的品質。
參考文獻:
[1] 雷姆·庫哈斯,姜 珺. 大[J]. 世界建筑,2003( 2) :44-45.
[2] 崔 愷. 大連軟件園軟件工程師公寓[J]. 世界建筑,2008( 2) :93-95.
[3] Monica. 庫哈斯設計中標深交所新大樓[N]. 深圳特區報,2007-03-22.
[4] OMA. 西雅圖公共圖書館[J]. 世界建筑,2003( 2) :80.
[5] El Croquis 131/32: Rem Koolhaas-OMA[Z]. 2007.
[6] Rem Koolhaas. Delirious New York[M]. The Monacelli Press,December 1,1997.
文章標題:關于建筑公共空間中的設計探討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1415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