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0-09-02 09:33 熱度:
【摘要】對建筑路徑空間中人的感知體驗和行為活動的分析與研究,提出了五個設計原則。參照五個設計原則做了一些嘗試,提出了六個基本的帶有普遍性的設計策略,以期喚起建筑師對高品質人性化建筑路徑空間的追求,使建筑整體具有更為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深刻的社會意義。
關鍵詞:路徑空間;人性化;設計原則;設計策略
1引言
路徑空間以其開放可達的空間品質以及聯接過渡的交通功能,已經成為現代建筑中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公共空間之一。但由于受功能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影響,許多建筑師在設計中往往忽略了建筑路徑是以“人的存在”為根本的空間形態,忽視了建筑路徑空間中人的各種心理需求與生活需求,致使路徑空間逐漸成為建筑中消極的和缺乏人性的空間。同時,對路徑空間中“人的存在”的忽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現代建筑設計中的諸多問題。因此,本文以“人性化設計”作為研究建筑路徑空間的切入點,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喚起建筑師對高品質人性化建筑路徑空間的追求,使建筑整體具有更為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深刻的社會意義。
2人性化建筑路徑空間的設計原則
基于現實的需要以及其積極的意義,人性化建筑路徑空間的設計必須符合某些共同的原則,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否者難免適得其反。因此,結合前文的分析,圍繞“改善建筑路徑空間中人的空間感受和體驗”與“使建筑路徑空間能夠承載并激發人們的各種行為活動”兩個目標,本文提出了舒適性、連續性、共享性、復合性和誘發性五個設計原則,并以此作為設計策略的指導和參照。
2.1舒適性原則
建筑路徑空間中的一切外在表現都是人們感知的對象,都能夠影響人們的空間體驗與心理感受,從而影響人們的行為活動。同時,建筑路徑空間中的大部分活動也都特別依賴于空間環境的質量,當空間環境無法給人良好的舒適感時,不但那些富有魅力的活動不會發生,就連基本的通行過程也會變得乏味而令人不悅。
2.2連續性原則
建筑路徑的首要功能是交通功能,是通過對一系列空間單元的組織,形成空間序列以滿足人們的通行需求。為了改善人們在通行過程中對建筑路徑空間的完整體驗,本文提出了連續性原則。“人對路徑空間的使用和體驗是通過對各個序列空間單元的連續使用和體驗后完成的,相互割裂、沒有關聯的不連續的空間單元不稱其為序列空間。”
2.3共享性原則
共享性原則是指通過空間的共享使人的活動能夠相互交匯或形成某種聯系,增加人們相互接觸的機會,以促使活動的相互激發。同時,空間的共享還能給路徑使用者帶來豐富的建筑空間體驗。
2.4復合性原則
“復合”,體現出的是東方哲學思維中“和”的哲學觀。“和”旨在相異元素有機結合便可生成新事物。本文提出建筑路徑空間設計的復合性原則,旨在使路徑空間中功能多樣混合以滿足人們的多種活動需求,創造能夠承載多種活動的路徑空間。同時,建筑路徑空間的功能復合也為空間資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通過功能復合將互不干擾的一些人和活動合并到同一路徑空間中,從而增加了人們相互接觸的機會,并使不同的活動能夠相互啟迪,相互激發,最終促使更多更富魅力的活動發生。
2.5誘發性原則
人性化的建筑路徑空間應當是富含多種活動,并且能夠調動更多活動發生的空間。吸引更多的人使用路徑,并誘發路徑中更多富有魅力的活動發生是建筑路徑空間人性化設計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本文提出建筑路徑空間設計的誘發性原則。
3人性化建筑路徑空間的設計策略
通過以上對設計原則的總結,使人性化建筑路徑空間的設計方法有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以下六方面具體的設計策略,以使建筑路徑空間能夠改善人們的空間體驗與感受,并能夠承載和激發人們的各種行為活動,最終實現建筑路徑空間設計的人性化。
3.1調整空間的尺度與比例
(1)空間尺度
在建筑路徑空間的人性化設計中,應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盡量營造“親切的”空間尺度,即不大于功能要求所必須的尺寸。同時,小尺度的空間也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助于路徑中交往活動的發生.
(2)空間比例
除了空間的尺度外,空間的比例也能夠影響路徑使用者的空間感受。相同面積的路徑斷面,不同的高寬比,給人們帶來的空間體驗與精神感受是全然不同的。
3.2營造宜人的滯留空間
建筑路徑空間中的大部分自發性活動和社會性活動都需要有相應的滯留空間與設施作為依托,否則許多潛在的活動都無法順利展開,盡管有時候人們自己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在路徑空間中設置適宜的滯留空間與設施不但能夠承載人們的多種滯留活動,而且還能夠暗示和誘發更多富有魅力的活動發生,在滿足使用者的生活需求與心理需求的同時,使路徑空間充滿生機與活力。
3.3虛化空間界面
界面是路徑空間和與它相鄰空間的分界面。虛化空間界面主要是通過增加界面的通透性來實現。空間界面的虛化除了能夠使路徑空間獲得充足的采光與通風,滿足使用者的健康要求和親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外,還能夠實現路徑空間與其它空間之間的信息流通,增加人們相互接觸的機會,從而滿足人們對交往的需求。
3.4人性化的細節設計
講求細節設計是人性化的基本原則。相對于舒適的空間環境和宜人的休息場所來說,建筑路徑中無處不在的人性化細節更能夠令人感動。它門在為使用者提供意外“驚喜”的同時,也體現了設計師于細微之處見精深的功力。
3.5空間“層”概念的消解
在現代建筑中,空間的展開不僅限于水平方向,它還需要在豎直方向上發展。這種豎向的發展往往以樓層的增加作為回應,也就是說,建筑空間在豎直方向上是由若干相對獨立的部分組成的。雖然在樓梯、電梯等垂直交通工具的幫助下,人們可以快速的離開建筑空間中的一層而到達另一層,但在這個過程中,空間的連續性被打斷了,建筑空間留給人們的動態感知是若干的“層”,而非一個完整連續的空間序列。相對樓梯和電梯來說,坡道在保證空間體驗在三維空間范圍內的連續性方面則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因此,當條件允許時,在建筑路徑設計中可以利用坡道來替代樓梯或電梯,以消解空間“層”的概念。
3.6加入活力元素
根據前文中對人的感知機制分析我們知道,物理現象、生理現象和心理現象都是兩兩相對應的同型或同構的現象,人對空間環境中各種刺激的組織與思維過程和客觀空間環境刺激的特性存在著同構性。因此,路徑空間中的色彩、光影、植物以及動態造型等活力元素能夠賦予人們所感知到的路徑空間情感與活力,從而豐富人們的空間體驗與心理感受,誘導人們去接近、使用,并展開更多有益的活動。
4結束語
本文對人性化建筑路徑空間的設計原則和設計策略進行總結。設計原則是設計策略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人性化建筑路徑空間設計的最終目標和評價標準。對建筑路徑空間中人的感知體驗和行為活動的分析與研究,提出了舒適性、連續性、共享性、復合性和誘發性五個設計原則。參照五個設計原則做了一些嘗試,提出了基本的帶有普遍性的設計策略,主要涉及路徑空間的尺度與比例把握、適宜的滯留場所營造、空間界面的虛化處理、細節的人性化設計、空間“層”概念的消解以及活力元素的運用等六個方面,以使建筑路徑空間能夠改善人們的空間感受,并且能夠承載和激發人們的各種行為活動,達到既定的研究目的。
參考文獻
[1]徐磊青、楊公俠.環境心理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16,64
[2]歐文•洛克.知覺之迷[M].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9:65-76
[3]柯布西耶著.陳志華譯.走向新建筑[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147
[4]柳沙.設計藝術心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9
文章標題:人性化建筑路徑空間的設計原則與策略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353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