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區整體規劃中整體考慮形成水系的大循環,與自然水系相連使水能夠流動“活”起來,在水系中設置調水池、沉淀凈化池(人工濕地),在水體的水道的設計中大量種植水生植物,在流動中凈化,在水中配置可以吸附污物的生物、微生物的植物和裝置。
(3)用途
周邊生活用水:沖廁、打掃、清潔、降溫灑水。
周邊內灌溉用水:果園、景觀草地、花壇。
應急用水:消防、城市飲用水。
(4)更新
適當的時間間隔,以自然水體為更新水源,一次性更新一定比例的水使得水系可以保持其較高的水質。
2.3城市雨水資源利用做生態水體的水源的系統構建
河流湖泊
排水閘門
匯水區1
自備井水
河水
凈水裝置
提升泵站
生活用水
內水循環
人工區用水
下滲、蒸發損耗
河流湖泊
自備井水
河水
生活用水
匯水區2
凈水裝置
提升泵站
生態林地果園灌溉
加壓泵站
加壓泵站
圖4張氏生態園園區內雨水系統構建圖
系統要點:
(1)分質供水用水——生活用水依靠深層地下水;灌溉和衛生用水用雨水回用水。
由于雨水回用水和中水回用水不適于人們生活用水,而在此設立2處自備井水,少量抽取地下水,以此滿足日常生活用水,而人們的衛生用水則用中水和雨水回用水則足可以滿足水質要求。
(2)生態水體的保證系統——生態水體補足水源是雨水回用水,一次性更換水源是周邊自然水體。
由于生態水系的水源,既滿足日常點滴用水——通過雨水回用,又通過與周邊河流水系通過水閘聯系而可以滿足一次性大量用水——河流補水,實現在各種情況下保證生態水體的潔凈和用水安全。
(3)通過泵和地形使得園區內水實現水循環流動達到生態凈水的目的
為使得內部水實現自我清潔的生態水循環,我在此系統中充分根據其地形條件通過提升泵站和加壓泵站,讓其實現流動性,在流動中通過水中水邊和水棲生物進行水的自我凈化。
(4)構建人工生態水體與自然生態水體相連通的城市水系統來應對緊急事件
在遇到城市大量雨水淤積的時候或者周邊自然水體短時間過水面積過大的時候,可以通過與人工水體相連,互通以緩解洪峰的方法來保存雨水,同時消除水患。
結語:
在新區總歸建設中綠地系統生態水系建設與雨水工程系統建設相結合的生態理念,在過程中嘗試構建一個完整的系統,以此來指導城市雨水工程系統規劃,通過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資源為城市水體的水源,真正從形式到理念上實現城市水系統的生態建設。
[參考
文獻]:
[1]李俊奇等《城市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經濟規模研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2]車伍《城市雨水利用的現狀與發展》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3]車伍《現代城市雨水利用技術體系》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4]李俊奇《城市雨水利用技術與管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5]戴慎志《城市工程系統規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6]車伍,李俊奇,劉紅等.現代城市雨水利用技術體系.北京水利[J],2003;(5):16-18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