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1-04 10:10 熱度:
摘要:自古以來,墓園建筑就是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有悠久的文化內涵,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然而在我國現代墓園建筑由于起步較晚,不被重視。使得目前我國現代墓園的發展表現出嚴重的營養不良、缺乏根基的癥狀。筆者以工程實踐中的思考為基點,探討了對于在人文生態背景下,城市小型墓園空間環境設計的原則和方法。
關鍵詞:小型墓園論文,空間環境論文
引言
在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日趨成熟的今天,墓園的形制不再是今天唯一要深入研究的主題,而它所承擔的社會義務和要表達的城市意義已日趨重要。尤其在我國,人多地少,資源浪費嚴重,城市綠地和城市休閑空間嚴重不足的現狀下,這一問題顯得更為突出。因此我們要關注墓園建設,讓它作為城市的節點,城市綠地空間的組成部分,不僅能滿足教育、祭奠的功能需要,同時也能成為人們休閑散步的場所空間。
現以合陽烈士陵園的設計為例,對墓園空間環境設計中進行的一些列思考進行解析。
1.項目設計背景論文
陵園基地位于合陽市天河廣場內,占地5254M²;貎痊F存烈士墓118座,新建的幕園區需安置至少125個墓室。這個項目的特殊性在于此烈士陵園是位于城市的公共開放綠地空間內,區別于一般的烈士陵園設計,所以它必須融入到整體公園環境之中,因而在其建筑形式、材料、交通流線及周邊環境的處理上都要充分考慮(如圖1)。
廣場內已建成的景觀構筑物有:金塔、碑亭、吊腳亭及佛閣等。形成了一定的景觀序列,這也就要求陵園的設計應與這些建構筑物存在呼應的關系,在整個環境中能達到統一和協調。因此要求陵園的設計在功能上要滿足烈士骨灰安葬和憑吊活動的進行,同時也不能和廣場游憩休閑觀光的主基調相沖突,能夠形成整個廣場中一個寓教于樂的景點。
2.設計中的思考和紀念性空間的營造論文
2.1設計中的思考
1)考慮在整體的環境中怎么融合,采用何種方式融合;
2)應滿足當下對于墓園建設的新要求,成為綠色生態墓園;
3)在空間上考慮,建筑怎樣布局可以滿足墓園的憑吊活動及人們的心理需求;
4)在造型上怎么處理能讓其成為一處廣場內的游園景點,同時還體現出莊嚴肅穆的氣氛;
5)在細部上的考慮(對于墓志銘、墓碑以及憑吊物品放置的考慮);
6)在植物景觀空間營造方面的考慮。
7)對進行悼念活動人群的場地考慮,在設計中體現對弱勢人群的關懷。
2.2紀念性空間的營造論文
一、空間布局
為了尋求與廣場及周邊環境的深層聯系,使陵園設計融入到廣場的整體設計中且能夠達到提升廣場景觀品質和豐富廣場空間層次的目的。所以設計時有意將陵園本身的設計軸線和廣場原有的景觀軸線重合。
由于天河廣場是供市民日常休閑、游覽的城市開放空間。為了使陵園既能融入廣場的整體環境,同時也有相對的獨立性,因而對其視線關系進行了分析。對陵園內部的場地也進行了高程設計,以滿足陵園內外的功能及視覺要求(如圖2)。陵園由入口區、雕塑廣場區、墓室及悼念區、外圍綠化區四個部分組成。
1)入口區
入口區分為南北兩個,分別連接廣場的南北出入口,也是從廣場各景點進入到陵園內部的過渡區域。其中北入口為陵園主入口,與碑亭,吊腳亭,金塔圍合成入口主廣場,可以在此舉行較大規模的悼念活動。并在入口兩側各種兩棵胸徑在35cm左右的國槐,形成主入口空間的標識和引導。
2)雕塑廣場區
位于園區南北中軸線上,連接陵園南北入口。廣場采用青石鋪地,兩側設置L形長條石凳,供人休憩、緬懷。正中放置紀念主題雕塑,雕塑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部正面為玻璃鋼仿制的烈士的頭像,背面題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下端為紅色花崗巖飾面的基座,上置玻璃鋼仿銅花圈。這里是舉行小型悼念儀式的場所。
3)墓室及悼念區
此區分為兩部分,分別位于雕塑廣場的東西兩側,其間通過緩坡種植帶作為過渡。悼念區為下沉式,比外圍地面標高低1M,分可由踏步和坡道進入。下沉步道外側為烈士悼念墻,悼念墻呈折線布局,沿行進方向高低起伏。其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為浮雕,內容為合陽的名聲古跡和秀麗山水。下部分為墓室口,題刻烈士的墓志銘,其內為墓室,用于安葬烈士骨灰及遺物。悼念墻和步道之間設置一道凹槽,可供前來悼念的人放置祭品、鮮花等。
4)外圍綠化區
位于陵墓區與周邊園路間,在兩側悼念墻外圍墓室上方的退臺土坡上種植槐樹,其作用為保護墓室覆土和隔離視線。占地約2727M²。
二、空間序列論文
設計中以陵園的南北軸線作為游覽的行進路線,形成了陵園空間單元展開的空間軸向。通過“起、承、升、接、終”的設計,構成收放有序的空間序列(如圖3)。
1)起——入口廣場
設計時,有意利用原有建筑物形成的半圍合空間,形成陵園的入口區。通過鋪地的設計以及喬木的種植形成由較開敞的公共廣場進入到較封閉的墓園空間的過渡區,形成空間上由開到合。
2)承——悼念區至雕塑廣場
在墓園北入口處設置步入兩側悼念區的踏步及坡道,考慮到殘障人士和小孩的使用。以圍合的斜坡種植帶將空間近一步收縮,此部分連接入口廣場和中心的雕塑廣場,作為烘托雕塑廣場空間氛圍的前奏。
3)升——雕塑廣場
此部分為整個陵園的中心,成為整個空間序列的高潮,在空間的水平維度上豁然打開,形成寬敞的活動空間,可供人休憩,眺望斜坡下的悼念墻。也可舉行小規模的愛國教育宣講活動等。在垂直維度上,因為雕塑的存在,也形成整個墓園空間的重心和視覺焦點。同時空間序列在此也形成了另一個軸向——向東西兩側的悼念墻形成空間序列的延伸,更加豐富了空間層次。
4)接——雕塑廣場至南側入口
同北側通道設計一樣,設置步入兩側悼念區的踏步及坡道,以圍合的斜坡種植帶將空間進行收縮。承接雕塑廣場的紀念性氛圍過渡。
5)終——南側入口至休閑長廊
整個陵園的空間序列以環形的休閑長廊作為結束,從形態上與平面形式形成呼應,同時在垂直維度上剛好也形成雕塑廣場的背景論文。
整個空間序列有收有放,高低有序。在平面形態和視線上都做了不同的分析和對比。
三、植物景觀營造
陵園設計中,考慮到當地的氣候和廣場的特質,因而喬木采用不同胸徑的國槐和毛白楊,植被為早熟禾。
其中陵園主入口處,兩側各種植兩顆胸徑較大的國槐,起到引導和凸顯空間的作用。在兩側折線形悼念墻之后的退臺土坡與周邊園路之間,大面積種植國槐。其作用為保護墓室上方的覆土以防游人踩踏,同時也能遮擋墓園外圍的游人視線,保證墓園空間的相對封閉,以烘托陵園的肅穆氛圍。
而陵園內,在雕塑廣場兩側的斜土坡種植區種植白楊樹,由于白楊樹形的特點,分枝點較高,能形成視線的穿透同時豐富墓園的空間層次。讓人在雕塑廣場就可以看到悼念墻的浮雕,吸引人們前去觀賞、憑吊。
3.總結
在整個墓園設計過程中,綜合了很多的因素,包括現場地理人文條件,墓園空間布局與序列的研究,特別是當下對綠色墓園新理念的倡導,以及人們的情感及紀念方式的改變等等,把它們統統作為設計首要解決的矛盾進行推敲和分析,終而形成一個認為比較理想的解決方式。以期通過此案例中的思考,能夠達到舉一反三之效,對相同背景下的設計中能有所幫助,對城市建設有更多的關注和責任感。
參考文獻
[1]王計生.事死如生:殯葬倫理與中國文化[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
[2]布魯諾·賽維著.建筑空間論[M].張似贊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5.
[3]章俊華.日本城市綠地空間[J].中國園林,2001.06
[4]紀錚.彼得_卒姆托_超越世俗的呼喚[J].世界建筑,2005.10
文章標題:美學論文:人文生態背景下的小型墓園空間環境設計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56st48f.cn/fblw/wenyi/meixue/1101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