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園林》
關注()【期刊簡介】
園林雜志社建設于1988年3月,她的前身是創刊于1984年的《園林》編輯部。隨著《園林》發行量的增加,影響面的擴大,經政府主管部門批準,作為主要編輯出版發行科普性刊物——《園林》雜志為主要任務園林雜志社應運而生,是目前國內創刊較早、建設時間較長的社會公益型新聞出版單位事業單位。園林雜志社的主管單位為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園林》雜志的主辦單位為上海市園林科學研究所、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建社以來,園林雜志社堅持“以科技為骨、文化為魂、面向行業、服務大眾”的辦刊宗旨,堅持公益性、行業性、科普性、社會性的服務理念,使園林雜志成為目前國內行業主流媒體中具有較高影響力和品牌效應的刊物,深受業內人士和廣大園林愛好者的喜愛。目前,隨著媒體市場化改革的發展,園林雜志社在辦好《園林》雜志的同時,努力擴大社會服務面,并積極利用社會資源,來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發揮行業性、社會性綜合的優勢,積極為政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社會團體、高校和科研單位編輯制作各類出版物,并依托上海市園林科學研究所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努力拓展科技信息事業,充分利用園林雜志社在編輯力量、策劃制作、美術攝影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為行業和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目前,園林雜志社擁有多名資深記者、編輯,具有較強的采編一體工作能力,擁有獨立的專業攝影師、編排裝幀、策劃和發行人員,并與國內多家權威出版機構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具有各類合法出版物的編輯出版發行經驗。同時,園林雜志社還擁有一支較強的經營管理、市場拓展和讀者服務隊伍,擁有國內外公開發行刊號和廣告經營許可證。《園林》雜志發行到國內各大省市自治區,《園林》廣告因其真實性、可靠性而享譽國內廣告市場。《園林》刊物委員會是經上海市政府主管部門批準成立的利用社會力量共同辦刊的機構,擁有近70余家委員單位,《園林》雜志曾獲上海市優秀期刊和國家雙效期刊稱號。
園林雜志社內設有辦公室、編輯部、經營管理部、發行和讀者服務部等部門,與上海市園林科學研究所合址辦公,擁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較先進的計算機及編排制作設備,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竭誠歡迎社會各界參與雜志社建設和發展,并開展廣泛合作,共同為城市園林綠化事業發展而努力。
【辦刊宗旨】
宣傳、普及、推廣、交流園林綠化知識,為園林綠化專業工作者和廣大花卉愛好者服務的科普期刊。十幾年來,《園林》面向全國發行,目前已普及到全國各地,發行量穩定在每期3萬余份,隨著園林綠化事業的發展,發行量每年呈上升趨勢。
【獲獎情況】
1990-1991年上海市優秀科技期刊;1997上海市優秀科技期刊;2002年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卷首語 “多肉”的文化現象 本刊 11
2 泛談多肉植物 錢秀葦 孫莉 12-16
3 新異多肉植物鑒賞會 謝維蓀 17-19
4 探究龍樹科的奧秘 王成聰 20-23
5 多肉之花:怒放的火焰 徐曄春 24-27
6 多肉植物的喜怒哀樂 蔡丸子 28-31
7 細數“肉肉”世界的精彩 駱會欣 32-35
8 多肉的“空中花園” 吳方林 36-39
9 如何提高苗圃行業的競爭力 郎咸白 40-41
10 綠道化城市模式構想 李開然 42-44
11 關于本溪太子河城市風光帶規劃與實施的思考 林艾民 叢春復等 45-49
12 不可不去的植物殿堂——中科院北京植物園 夢碧 50-54
13 唐山市大城山公園華山松搶救紀實 張雪松 55-57
14 熱帶芳香植物——土沉香 周亮 黃自云 黃建平 58-59
15 中國珍奇植物:香格里拉之秋(下) 姚一麟 吳棣飛 60-61
16 湖北野生觀花地被資源(下) 徐慧 62-65
17 任人‘踩踏’的覆地植物 Sandy Mc Dougle 陳香波(譯) 66-70
18 樹木與人類——從古羅馬的神話說起 龔云表 71-74
19 打造園林文化新品牌——山東省日照植物園的改造建設 牟薇 75-79
天津科技雜志投稿:豬瘟病的癥狀和防治措施
[摘 要] 本文闡述了豬瘟病的臨床一些癥狀和豬瘟病的病理特征進行一些講述,對豬瘟病的防治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議,使養殖人員能對豬瘟病情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對豬瘟病的防治能力,從而降低豬瘟病的發病率,促進我國生豬養殖業繁榮的發展。
[關鍵詞] 天津科技雜志,豬瘟病,病理特征,防治
一、豬瘟病發病的原因
1.客觀因素
豬瘟病的發病客觀因素主要表現在生豬養殖的人為環境方面,比如,生豬養殖的豬舍保溫和通風狀況是否良好;豬舍的衛生設施是否健全;養殖戶對生豬是否進行了疫苗的注射;當發現生豬死亡的時候,養殖戶是否正確處理死豬尸體等。以上因素如果處理的不當,就會使生豬發病,甚至于使豬瘟病毒傳染蔓延,造成養殖戶生豬的大量死亡。
園林最新期刊目錄
嶺南地區傳統村落空間布局生態智慧及熱環境差異性分析——以廣東省為例————作者:李暉;湯良;陳子懌;
摘要:深入研究嶺南傳統村落的熱環境特征不僅能揭示其生態適應機制,亦對當前人居環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以廣東省入選的292個中國傳統村落為研究對象,結合廣東省文化區劃,通過“傳統村落空間分布—熱環境空間—地景技術”三級論證,探討其空間分布、熱環境特征及生態適應模式。結果表明:(1)廣東傳統村落呈“北密南疏、外圍集聚”格局,客家村落依山就勢,保持原始風貌;潮汕村落依托水系形成“村—田—水”復合系統;廣府村落沿...
專題學術主持人——王云才 劉暉
摘要:<正>王云才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園林》學刊副主編,《中國園林》、《風景園林》、Socio-Ecological Practice Research、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Sustainability等期刊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土空間生態規劃與環境效應、景觀圖式語言與數智景觀、綠色基礎設施與生態系統服務
基于市民需求的口袋公園品質提升路徑研究————作者:耿荷芳;
摘要:作為應對高密度城區公共綠色空間不足的有效解決方案,口袋公園憑借其選址靈活、可達性強、使用率高等優勢在城市更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當前口袋公園建設面臨同質化嚴重、養護管理不到位等挑戰,其品質提升空間亟待挖掘。通過市民滿意度問卷調查,結合影響不對稱分析和實地調研,系統性地提出居住區型、商業商務型、交通型和公共服務型等4類口袋公園的品質提升路徑。研究發現:(1)顯著影響市民不滿意評價的感知因子包括“...
基于學生中心理念的進階互動式教學模式探索——以“景觀綠色生態技術”為例————作者:王越;任震;曹情情;王潔寧;朱峰;宋鳳;
摘要:學生中心理念突出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是全國高校開展人才培養、專業教學和質量建設的重要指導原則。以“景觀綠色生態技術”課程為例,應對理論抽象難理解、高階思維難建立和課程評價難覆蓋三個痛點,細化學生中心理念,強調尊重學生認知規律,重視學生個性特色以及著眼學生個人激勵,提出遵循“階次重構,理實融通”的教學內容重構、遵循“個性定制,項目驅動”的教學實施創新以及遵循“個人激勵,多維進階”教學評價改革三方面創...
基于“五生空間”的滇西北傳統村落生態智慧探究————作者:魏雯;段鋼燁;蔣蘭溪;余星;王海龍;
摘要:傳統村落憑借其與自然山水的和諧共生,構建了一種可持續的空間結構。滇西北地區地勢險峻,地貌類型豐富,受多元文化交融的影響,傳統村落呈現出多樣的聚落空間形態和生態智慧。選取滇西北地區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村落——尼汝村和石頭城村,通過文獻資料搜集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從生態、生境、生產、生活、生命“五生空間”的視角,深入剖析村落所蘊含的生態智慧。揭示了兩個村落在山水格局、空間布局、生產集群、民居營建、...
道術合一的生態智慧與智慧景觀————作者:張浪;
摘要:<正>人類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歷史長河中,人地關系和人境互動成為重要的生態關系,據此建立起“因地制宜”“天人相應”“天人合一”三個境界的共生之道,展現出無與倫比的生態智慧,成為學習、傳承、創新傳統智慧,發展現代生態智慧的重要途徑。這場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既需要東方“道法自然”的哲學滋養,也呼喚西方系統思維的理性建構
全球高密度城市三大關鍵生態問題及其應對策略的研究進展————作者:王云才;劉悅;王育輝;
摘要:快速城市化與氣候變化的共同脅迫使得高密度城市面臨多重生態風險,包括城市熱島、洪澇災害與空氣污染等,這些生態問題不僅影響城市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同時威脅人類福祉。因此,亟需對全球高密度城市的生態問題與應對策略開展研究。以Web of Science和Scopus為文獻檢索數據源,通過系統性分析258篇文獻揭示全球高密度城市生態問題的研究特征。首先,對全球高密度城市關鍵生態問題的數量分布與地理空間分布特...
空腔結構上部山體園林景觀營建技術研究————作者:宮賓;
摘要:在城市核心區域,建設一座仿自然的人工山林,對于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具有重要意義。以上海世博文化公園雙子山項目為案例,在傳統的土石堆山技法的研究基礎上,深入總結空腔結構上部山體園林景觀建造的技術體系。聚焦于解決空腔建筑結構上部荷載控制、山體土壤穩固、樹木有效生長等關鍵問題,通過配生土研發、交通組織策劃、土方回填技術、固土措施、樹木固定系統以及排水系統設計等多方面的技術創新,提出系統性的解決方案。不僅驗...
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下上海中小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與水質參數關系研究————作者:王瑩;
摘要:以上海市中小河流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居住用地、農業用地、商用地、工業用地)對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質參數的影響。通過野外采樣和實驗室分析,結合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物種組成、多樣性指數等)和水質參數(p H、電導率(Cond)、總懸浮物(TSS)、葉綠素(Chla)、總氮(TN)、總磷(TP)),揭示了土地利用類型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居住區域河流浮游植物群落以隱藻屬...
2025年《園林》學刊專題征稿
摘要:<正>為緊貼時代脈搏,突顯時代主題,集中展示中國風景園林標志事件和新時代重大規劃,同時本著開放辦刊、專題提前策劃的工作方針,2025年《園林》學刊擬選推出如下專題(所列專題順序,不作為最終發刊專題順序):(1)森林城市高碳匯與減排協同路徑;(2)鐵路遺產景觀;(3)風景園林綠色低碳路徑;(4)城市氣候與環境響應;(5)數智化風景園林教育教學;(6)老年友好綠地;(7)綠地生態系統調節服...
《園林》學刊征集2026年專題選題
摘要:<正>“專題”是《園林》學刊的重點和特色欄目。為了進一步強化開放辦刊、平臺共享,《園林》學刊現面向海內外風景園林學界及相關領域學者公開征集2026年專題選題,以期深化與拓展學科體系和研究團隊建設,助力風景園林學科高質量發展。一、選題要求1、學術性。選題應深入探討與系統研究本學科及相關領域具有較高學術、理論價值和普遍意義的研究成果
以水為脈——成都平原史前遺址水城相依的空間特征分析————作者:桂艷;林立揩;
摘要:都江堰水利工程出現前成都平原長期受岷江泛濫影響,然而成都平原4 000多年前的史前古城城址證明古蜀先民已經掌握了治理洪泛的方法。通過對8座成都平原寶墩文化時期的古城城址進行空間分析,從宏觀、中觀和微觀等不同尺度揭示古城建設與水系的關系,并詳細分析城市建設中應對水患的構造措施。研究結果表明,古蜀先民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出現2 000多年前已經掌握了夯筑高臺、加固城墻、挖掘壕溝、木骨卵石等治水智慧,并對后...
永續適災的寒地傳統村落生態適應智慧范式認知————作者:趙宏宇;劉岳松;林展略;
摘要:中國寒地傳統村落在長達半年的凍土期與旱澇凍雪多災交織環境中延存千年,形成了獨具特色應對災害的適應智慧。然而,當前研究對傳統村落“人—地系統如何通過能量循環與反饋保持平衡”的在地化適應機制仍缺乏系統性認知。因此,為解析寒地傳統村落在缺乏綠色基礎設施充分支持下仍能持久應對多元災害,實現千百年存續的生態適應機制,嘗試基于適應性理論開展寒地生態適應智慧思考,提取其“復合化、低維護度、回饋自然”三個特征,揭...
自然療愈感知研究體系初探————作者:林葳;金荷仙;曾程程;姚天祎;朱欣怡;秦霄;
摘要:面對城市化發展帶來的人類社會健康問題,自然療愈(包括園藝療法、園林康養、農業康養、森林康養等)成為促進健康不可替代的生態智慧。在自然療愈的研究和實踐中,感知是開展自然療愈的重要途徑和關鍵因素。當前自然療愈感知雖形成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證基礎,但研究體系尚不明確,研究內容還有待發展。通過對現有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進行梳理,對自然療愈感知的概念與內涵進行闡釋,明確感知聯結人(主體)與自然(客體)的重要性。從...
基于空間句法的黃龍洞假山空間研究————作者:韓淑芬;李勝;
摘要:基于空間句法理論,運用Depthmap軟件計算黃龍洞假山可視層和可行層的連接值、深度值、整合值,探究其空間邏輯。通過對其拓撲空間進行劃分,構建相應的空間結構模型,對路徑空間的曲折變化進行分析;同時結合感官體驗和實際游覽感受,深入理解黃龍洞假山的空間特點。研究結果表明,黃龍洞假山順應山勢堆疊,融合人工和自然景觀,巧妙地整體布局,營造出漸入山林的空間體驗。空間開合對比明顯,開闊與封閉的區域相互交替,大...
基于水綠空間共位的西北城市綠地生態設計方法研究————作者:劉暉;張曉彤;楊瑩;汪潮闊;
摘要:在西北地區城市化發展過程中,水資源與綠地配置矛盾突出,主要表現為“水綠錯位”和“水綠錯配”。現有研究多集中于水平方向的水綠共位,強調綠地蓄水功能,而關于水對生境的改善作用及植被對水的適應性,探討相對有限,仍有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的空間。將“綠”的概念在垂直方向上進行拓展,強調植被在水資源適配和生態功能實現中的多層次作用,提出平面布局與垂直結構協同的水綠共位關系理論模型及生態設計途徑,并在灃西新城創新港...
環境適應力下江西省傳統村落水環境營建智慧————作者:劉純青;龔慧敏;徐穎;滕津霖;
摘要: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和極端氣候導致的洪澇災害頻發,傳統村落人居空間面臨著更多維的挑戰與需求。傳統村落中與環境相互適應、共同演化的協調營建智慧,以及其內在的協同整體性、動態適應性的韌性系統,成為目前亟待傳承保護的文明瑰寶。通過資料收集、田野調查、空間分析和圖式表達法,分析江西省平田河溪、平田坑塘、混合田河溪和混合田坑塘4類典型地理環境背景下傳統村落水環境的適應性機制,研究其實踐經驗與營建過程的協調關...
深圳市光明區園林樹木樹干缺陷應力波檢測評價研究————作者:程睿;
摘要:采用應力波無損檢測技術對光明區道路沿線和區屬公園的388棵樹木的樹干內部缺陷情況進行檢測評價。結果表明:(1)79.38%的樹木存在不同程度的樹干空洞問題,15.98%的樹木存在不同程度的樹干腐朽問題,樹干完整的樹木僅占4.64%;(2)道路沿線的樹干空洞等級主要分布在Ⅱ級(38.44%),其次是Ⅲ級(30.61%)、Ⅳ級(7.14%)和Ⅴ級(0.34%),而區屬公園的樹干空洞等級則主要分布在Ⅲ級...
上海市原生與野生維管束植物區系特征及其城市化響應————作者:張弛;
摘要:作為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的典型代表,上海地區的植物區系長期面臨高強度人類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的交互脅迫。然而,針對該區域城市化背景下植物區系演變機制的定量解析不足,制約了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策略的科學制定。基于多源數據整合,對上海植物區系及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進行調查,通過對現有數據的深入調研,共記錄1 507種原生與野生維管束植物,隸屬于171科、779屬。植物科的統計分析顯示,禾本科(Graminea...
《園林》學刊征集2026年專題學術主持人
摘要:<正>一、學術主持人要求1、專題學術主持人需為風景園林及相關領域的優秀學者,具有前沿視角、國際化視野,對其研究領域有獨到見解和有分量的學術成果。2、學術主持人具有較強的學術召集能力,能夠組織聯絡該研究領域國內外優秀學者撰稿,能夠積極配合編輯部組稿。3、申請同一專題的聯合學術主持人不宜超過兩位,歡迎跨院校、跨國學者聯合組稿。歡迎學術主持人申報一個或多個專題組稿方案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