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江蘇警官學院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江蘇警官學報原為江蘇公安專科學校學報,創刊于1986年9月。當年出刊兩期,每期48頁。1987年出刊4期,每期48頁,第4期始以“江蘇省內部期刊準印證(JS)第3115號”刊號出刊。1988~1993年,本刊按季刊出版,每期頁數從52頁逐步增加到80頁。其中,1991年始以“JSXK字第038號”刊號出刊。1994年始,本刊改為雙月刊。1995年始以“蘇新編JSXK字第12063號”刊號出刊。從1994年至1998年,刊物每期頁數從80頁逐步增加到120頁。從1998年第5期(總第59期)開始,本刊以“CN32-1506/D”刊號(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8-231X)正式公開出版,每期頁數從128頁逐步增加到目前的200頁。2002年于江蘇公安專科學校改建為江蘇警官學院后改為江蘇警官學院學報,國內統一刊號CN32-1704/Z,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2-1020。
本刊從創刊號至1993年第4期(總第30期),馮正任主編;1994年第1期(總第31期)始,卜安淳任主編。本刊是公安學術期刊。
本刊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思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刊載關于社會安全問題研究的學術文章和相關的法學、犯罪學、社會學、政治學方面的研究文章,促進公安學術的進步繁榮,促進公安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公安學術研究工作者服務,為公安教育工作者服務,進而為科教強警和科教興國作出貢獻。
本刊注重學術質量,倡導學術規范,歡迎從多種理論角度研究分析有關社會安全的學術問題的文章和從理論層面剖析并研究解決社會治安或公安工作現實問題的文章。本刊是《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收錄期刊。本刊是全國優秀文科學報,江蘇省一級期刊,江蘇省期刊方陣優秀提名期刊。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全國優秀社科學報
江蘇省一級期刊
江蘇期刊方陣期刊
【欄目設置】
本刊設置社會治安研究,犯罪學研究,偵查學研究,刑事法研究,民商法研究,憲法行政法研究,法學理論研究,法史研究,警事學研究、公安科技探索,公安工作研究,公安教育研究等固定欄目和道路安全研究,網絡安全研究,防腐反貪研究,反恐打黑研究等機動性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執法為民的創新探索——泰州公安推行刑事辦案“四回”制度的實踐與思考 趙建生,ZHAO Jian-sheng
“平安義工”建設初探——以泰州海陵分局的實踐為樣本 孫桂銀,SUN Gui-yin
環境污染群體性事件預防措施研究——基于對平頂山市石龍區環境污染的實證分析 董邦俊,梁璐璐,DONG Bang-jun,LIANG Lu-lu
論被害人介入犯罪刑事政策 榮曉紅,RONG Xiao-hong
勞教廢除后的法律制裁格局前瞻 李程,李會彬,LI Cheng,LI Hui-bin
總體國家安全觀對邊檢反恐的法律蘊意 郭永良,GUO Yong-liang
量刑幅度變更后追訴時效溯及力問題研究 王楨,WANG Zhen
生態農業相關法律構建和完善 丁錦玲,沈綠野,DING Jin-ling,SHEN Lv-ye
兩岸跨境毒品犯罪司法互助問題探微——從D市檢察機關涉臺毒品案件辦理情況展開 劉嬋秀,LIU Chan-xiu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體系性建構——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為分析范本 陳志鑫,CHEN Zhi-xin
監聽所獲材料的證據能力探析 吳承栩,WU Cheng-xu
信息化動態化條件下偵查措施拓展研究 聶江波,NIE Jiang-bo
中西方社會公共安全的多維視角研究綜述 錢潔,QIAN Jie
循證矯正案例庫建設研究 鄭建橋,王偉,ZHENG Jian-qiao,WANG Wei
刑事錯案的成因及對策——以37起典型錯案為樣本 方福建,錢文杰,FANG Fu-jian,QIAN Wen-jie
公安機關在國家治理中的性質與職能研究——基于歷史與現實的考察 李銘,Li Ming
公安院校校局合作機制初探 王守忠,WANG Shou-zhong
公安文化與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辯證關系探析 李廣倉,LI Guang-cang
社會科學雜志征稿:關于刑事被害人的罪刑探析
摘要:本文通過介紹“洛陽性奴案”的案情,引出了本案關于四名女性被害人刑事責任的爭議焦點,分析了其承擔刑事責任的前提——是否構成犯罪,得出了這四名被害人構成犯罪的結論且應當成立故意傷害罪。對于刑事責任承擔的問題,應當從立法中的法定量刑情節和司法中的酌定量刑情節來衡量其責任。
關鍵詞:社會科學雜志征稿,被脅迫行為,緊急避險,期待可能性,脅從犯,“洛陽性奴案”
一、案情回顧
據報道:“約1年前的一個晚上,其中一名女子與另一被囚女孩因爭風吃醋發生打斗。李浩協助后者將前者打死之后,將尸體就地掩埋。”于是,這四位剛剛從火坑里跳出來的少女,因涉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被檢察機關批捕,被關進了看守所。
江蘇警官學院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反思與重構:行刑反向銜接機制研究——以《人民檢察院行刑反向銜接工作指引》為樣本————作者:劉少軍;姚王慈;
摘要: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積極構建檢察監督與行政執法銜接制度,最高檢印發《人民檢察院行刑反向銜接工作指引》為我國行刑反向銜接工作提供了明確的規范和保障。該指引的出臺是輕罪化時代貫徹治罪與治理相融合理念的產物,有利于實現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的有效對接。但司法實踐中仍存在證據轉化規則欠缺、行刑反向銜接規范不完備以及“行刑倒掛”現象亟待解決,應當通過構建行刑證據轉化規...
高空拋墜物致害糾紛的公安機關調查辨正————作者:李浩;
摘要:《民法典》第1254條對高空拋墜物致害糾紛的公安機關調查作出了規定。目前,學界對公安機關調查性質的界定主要有四種學說,包括“調查義務說”“侵權調查權說”“行政調查權說”以及“刑事偵查權說”,但均難獲普遍支持。通過分析刑事訴訟法立案程序中的審查環節可知,承認調查核實作為立案審查的一項內容,進而將高空拋墜物致害糾紛的公安機關調查一體化界定為包括立案審查中調查核實與刑事偵查在內的刑事調查權,更符合《民法...
逮捕替代措施數字化革新的探索與前瞻————作者:陶澤宇;張棟;
摘要:逮捕替代措施適用率低是我國刑事司法實踐的一大難題。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以數字技術賦能非羈押監管場景,通過增強監管有效性提高“社會危險性”容納度,進而擴大逮捕替代措施的適用。當前,非羈押監管數字化革新已形成“非羈碼”“云報告平臺”等成果,其在提高監管效果、提升人權保障能力的同時,也面臨合法權利被干預等多種風險。為進一步優化適用,應當在厘清非羈押數字化監管手段功能定位的基礎上,明確其法律依據,確立以“...
對電信網絡詐騙涉案財物處置程序問題的檢討————作者:樊王義;
摘要:我國刑事訴訟體系具有“重人輕物”的傳統,涉案財物處置長期以來存在結構性缺陷。為應對電信網絡詐騙中資金快進快出、分散洗白的情況,司法機關作出了緊急止付、快速凍結、先期返還等機制創新,但也將涉案財物處置的程序性問題進一步放大。目前,電信網絡詐騙涉案財物訴前處置由公安機關決定并執行,引發了對處置程序的司法控制薄弱、第三人訴權保障闕如等問題,并面臨偵查權侵蝕審判權的質疑。從比較法的視角看,應加強對涉案財物...
“少捕慎訴慎押”視角下審前羈押的困境與對策————作者:秦坤;李吉明;
摘要:當前,審前羈押仍然存在期限較長、適用比例高、權利救濟渠道不暢等問題,其背后成因多樣且繁雜。“少捕慎訴慎押”體現了司法理念革新,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貫徹落實,標志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通過解構“少捕慎訴慎押”的時代背景和內涵,能夠更好地理解政策價值、把握適用范圍。在此基礎上,再以實證研究方式總結審前羈押存在的問題并分析緣由,有助于對癥下藥,從多個維度破解審前羈押困境,從而確保“少捕慎訴慎...
數據賦能下的預測性偵查風險及其法律規制————作者:張裕婷;劉紅巖;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新技術賦能偵查實踐,偵查機關的工作效能得到極大提升。預測性偵查模式的興起使偵查人員擺脫了特定場域的時空限制。但因受制于算法技術的兩面性,預測性偵查也面臨著與正當程序發生沖突、個人隱私泄露以及算法歧視等風險。為此,應從立法上突破傳統法律框架,進一步完善預測性偵查程序的正當性保障機制,確認預測性偵查的啟動標準和程序,并通過對算法的規制構建匿名化的個人隱私保護機制。此外,偵查主體...
論妨害安全駕駛罪中的“危及公共安全”————作者:雷英君;
摘要:妨害安全駕駛罪的立法目的在于對既往錯誤司法實踐的糾偏,以避免對妨害安全駕駛行為規制的罪刑不均衡問題,而非片面地擴大妨害安全駕駛行為的處罰范圍。在法律屬性方面,妨害安全駕駛罪中的“危及公共安全”不是注意規定而是構成要件要素,并且是構成要件結果要素而非行為要素。妨害安全駕駛罪的成立需達到危及公共安全的后果,對于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行為,不宜按照犯罪處理。在表征的危險類型方面,妨害安全駕駛罪中的“危及公...
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中“重大損失”的刑法教義學分析————作者:宋昊原;廉睿;
摘要:“致使公司、企業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是民營企業內部人員構成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的結果要素,直接關系到經濟不法與經濟犯罪的處罰界限。運用體系解釋將“重大損失”等同于國有企業構成同一罪名的“非法獲利”,難以體現《刑法》對民營企業的實質平等保護。“重大損失”應根據本罪法益,解釋為背信行為造成的整體性財產損失,包括現實損失與預期損失。其中,預期損失必須達到相對確定的程度,具體表現為法律或現實可實現,并以合同、...
大數據預測警務的序變更迭、問題審思與規制路徑————作者:張鼎;陳剛;
摘要:基于大數據的預測警務大致歷經了三個發展階段,其在促進偵查破案效能提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和挑戰,主要包括數據完整性與有效性存疑、算法歧視與算法黑箱風險、偵查措施運用與數據獲取邊界難題等。為有效應對風險挑戰,有必要從數據安全、技術賦能、法律保障等方面逐步實現全方位治理,并通過優化數據采集管理,加強算法公開與監督,完善法律保障制度,實現大數據預測警務的良性發展
論行政復議中檢察職能之運行————作者:邢鴻飛;王若瑤;
摘要:行政復議自身公信力不足呼喚外部監督機制介入,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定監督機關,將其職能引入行政復議中運行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盡管現有政策文件導向和具體實踐做法已使得該制度初具雛形,但其成效的充分發揮仍缺乏對制度本身價值和建構的進一步挖掘和完善。從合法的正當性、現實需要的必要性和專業能力的可行性等方面充分論證行政復議中檢察職能運行的合理性,以行使法律監督權為基點明確行政復議中檢察機關的職能定位、檢察職...
生態環境修復責任制度的困境與完善————作者:王啟輝;陳奇;
摘要:生態環境修復責任作為一種新型責任承擔方式,旨在通過全面恢復受損環境的功能和狀態,實現生態系統的有效治理。當前,我國在《民法典》《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框架下已初步構建生態環境修復責任制度,但實踐中仍面臨諸多困境,主要包括:修復方案制定主體缺乏統一確定程序、資金管理主體不明、第三方機構代為修復規則缺失,以及監督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生態環境修復的實際效果,亟需系統性制度優化。為此,應以生...
養老詐騙犯罪心理誘導機制及被害預防策略————作者:陳懷韜;鄭巖;
摘要:我國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以老年人群體為目標的詐騙犯罪在經濟犯罪領域呈高發態勢,嚴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損害老年人身心健康。通過對135起樣本案例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養老詐騙在心理誘導流程上存在共性,均通過建立信任、制造需求、提供方案以及加深信任的方式操縱老年被害人心理,從而達到詐騙老年人財物的目的。基于老年人自身身體機能老化、未能充分適應信息化社會發展、家庭關愛不足、養老產業發展無序等現實狀況,...
“從一重罪處斷”條款的罪數形態及適用規則————作者:李鑫;
摘要:我國《刑法》及司法解釋中存在大量的“從一重罪處斷”條款,系一類帶有鮮明本土化色彩的有關罪數形態的規定。傳統刑法理論認為,“從一重罪處斷”條款涵攝想象競合犯、牽連犯、吸收犯等多種罪數形態。但是,通過教義學分析會發現,“從一重罪處斷”條款不應當涵攝牽連犯和吸收犯,只能涵攝想象競合犯。從形式意義上看,《刑法》分則中的“從一重罪處斷”條款是想象競合犯的規范表達方式;從實質意義上看,對想象競合犯作并罰處理,...
協同作戰視角下的虛開數電發票犯罪預警流程————作者:張郁;樊麗瑛;
摘要:在數字化時代,隨著數電發票的出現,虛開數電發票犯罪也應運而生。此類犯罪易被仿效,對法益的侵害具有發散性和不可控性。為實現從事后打擊向事前事中精準防范的轉變,需在協同作戰理念指導下,以“既對已有模型應用路徑進行規劃,又彌補部分地區模型缺失不足”為理想目標,對虛開數電發票犯罪的預警流程進行規劃。鑒于稅務部門、納稅人、公安機關為數電發票虛開防治鏈條中的關鍵主體,可依次規劃稅務部門數據監測流程、納稅人風險...
國際非政府組織參與全球治理的實踐、問題及應對————作者:阮曦暉;楊熠宇;
摘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國際非政府組織逐漸成為一支參與國際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其利用自身專業性特點來塑造國際法、推進國際法規則制定、參與國際治理改革和引導公眾輿論。但國際非政府組織在運行中也面臨諸如法律地位不明確、中立性不足、監督約束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際非政府組織進一步參與全球治理的正當性、有效性。逐步明確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國際法地位,建立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有效規制,堅持更...
網絡誹謗犯罪的追訴模式研究——以訴權配置為視角————作者:錢文杰;陳飛翔;
摘要:訴權是開啟司法程序的鑰匙,合理的訴權配置構成了司法解決糾紛、追訴犯罪的關鍵。針對網絡誹謗犯罪,我國采取的“自訴為主,公訴為輔”的追訴模式,隱含著一種《刑法》上“告訴才處理”與《刑事訴訟法》上“向法院自訴才審理”的緊張關系。基于實證研究發現,網絡誹謗犯罪的追訴當中呈現出自訴案件數量遠超公訴案件、公訴案件的定罪率遠超自訴案件以及自訴案件的裁判結果多以不予受理為主等狀況。與此相應,訴權配置之下自訴門檻過...
抽象職責不屬于行政賠償范圍的思考——以最高法第二巡回法庭發布典型案例切入————作者:鄒景霖;
摘要:當前部分司法案例反映出實踐中對抽象職責界定不明,且抽象職責未列入行政賠償范圍亦飽受質疑。不符合違法性與不具備因果關系是其不屬于行政賠償范圍的理由。抽象職責主要是行政機關宏觀意義上的概括性職責。建議統一抽象職責概念與表述,建立抽象職責司法治理理念,以規范具體領域的單行法中的抽象職責為突破口,探索抽象職責的行政賠償問題,提高實質化解行政爭議的效率,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論取保候審的擴張適用————作者:郭振楠;
摘要:取保候審是刑事訴訟中一項重要的非羈押性強制措施。在司法實踐中犯罪結構和刑罰逐漸輕緩化趨勢下,2022年“兩高兩部”對《關于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定》進行了修訂,明確應當取保候審的對象,強化執行監管,完善配套監管措施以及規范工作銜接,進一步放寬了適用條件,增強了可操作性。檢視之下,取保候審的預期價值并未完全釋放,仍然存在認罪認罰案件取保候審適用率偏低,社會危險性條件的評估標準不清晰,保證方式、監管技術...
DeFi金融模式中的洗錢風險與偵防對策————作者:侯明成;張德智;
摘要:DeFi的自身架構及其匿名性和交易即時性對金融監管和反洗錢工作構成了新的挑戰。針對借貸平臺、去中心化交易所和穩定幣存在的洗錢風險以及DeFi協議層的關鍵組成部分,鏈上分析和行為模式識別技術能夠發揮有效的防范作用。同時,通過提高數據穿透能力和強化國際合作,可以進一步完善DeFi洗錢犯罪的應對工作。由此,技術與法律的深度融合為預防和打擊DeFi洗錢犯罪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指導
債權竊取何以實現——偷換二維碼案的教義學再展開————作者:羅樹志;那曉燕;
摘要:偷換二維碼案的定性爭議主要圍繞債權能否被竊取這一問題展開。規范性占有認為權利屬于占有的對象,但該理論使占有的內容空洞化并導致盜竊罪的適用口袋化,不具有合理性。債權準占有制度認為對權利可成立準占有,但準占有無法類推適用占有的支配效力,而刑法中的占有恰是以支配力的存在為必要,故無法以民法中債權準占有制度論證刑法中債權占有的成立。債權可以被占有,但只限于特定具有物的特征,可被現實管領支配的債權、虛擬財產...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m.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