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項目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28 11:57 熱度:
摘要:對于多層地下室的施工,采用傳統施工方法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逆筑法”是施工高層建筑多層地下室和其他多層地下結構的有效方法,本文對“逆筑法”的工藝原理,施工方法,應用優點等方面進行相關探討。
關鍵詞:多層地下室;逆筑法;基坑
1引言
傳統的施工多層地下室的方法是開敞式施工,即大開口放坡開挖,或用支護結構圍護后垂直開挖,挖至設計標高后澆筑鋼筋混凝土底板,再由下而上逐層施工各層地下室結構,待地下室結構完成后再進行地上結構施工。
對于深度大的多層地下室,用上述傳統方法施工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支護結構的設置存在一定困難;其次如用井點設備降低地下水時,水位的降低會引起土體固結,使周圍地面產生降沉,如不采取特殊措施,亦會危及基坑附近的建筑物、地下管線和道路。深基坑的開挖,基坑的變形和周圍地面的沉降是施工中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采用“逆筑法”施工可以較好地解決上述難題,“逆筑法”是施工高層建筑多層地下室和其他多層地下結構的有效方法。
2逆筑法的施工
2.1“逆筑法”的施工工藝原理
“逆筑法”的施工工藝原理是: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軸線(地下連續墻也是地下室結構承重墻)或周圍(地下連續墻等只用作支護結構)施工地下連續墻或其他支護結構,同時在建筑物內部的有關位置(柱子或隔墻相交處等,根據需要經計算確定)澆筑或打下中間支承柱,作為施工期間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結構自重和施工荷載的支撐。然后施工地面一層的梁板樓面結構,作為地下連續墻剛度很大的支撐,隨后逐層向下開挖土方和澆筑各層地下結構,直至底板封底。與此同時,由于地面一層的樓面結構已完成,為上部結構施工創造了條件,所以可以同時向上逐層進行地上結構的施工。如此地面上、下同時進行施工,直至工程結束。
2.2“逆筑法”的施工內容
根據上述“逆筑法”的施工工藝原理可知,“逆筑法”施工的內容包括地下連續墻、中間支承柱和地下室結構的施工。
2.2.1地下連續墻的施工
目前,我國建筑工程中應用最多的還是現澆的鋼筋混凝土壁板式地下連續墻,多為臨時擋土墻,亦有用作主體結構一部分同時又兼作臨時擋土墻的地下連續墻。
對于現澆鋼筋混凝土壁板式地下連續墻,修筑導墻、泥漿制備與處理、深槽挖掘、鋼筋籠制備與吊裝以及混凝土澆筑是其施工中的主要工序。
2.2.2中間支承柱的施工
中間支承柱的作用,是在“逆筑法”施工期間,于地下室底板未澆筑之前與地下連續墻一起承受地下和地上各層的結構自重和施工荷載;在地下室底板澆筑后,與底板連接成整體,作為地下室結構的一部分,將上部結構及承受的荷載傳遞給地基。
中間支承柱的位置和數量,要根據地下室的結構布置和制定的施工方案詳細考慮后經計算確定,一般布置在柱子位置或縱、橫墻相交處。中間支承柱所承受的最大荷載,是地下室已修筑至最下一層、而地面上已修筑至規定的最高層數時的上部荷載。
2.2.3地下室結構的施工
地下室結構的澆筑方法有兩種:
(1)利用土模澆筑梁板:對于地面梁板或地下各層梁板,挖至其設計標高后,將土面整平夯實,澆筑一層厚約50mm的素混凝土(土質好的抹一層砂漿亦可),然后刷一層隔離層,即成樓板模板。對于梁模板,如土質好可用土胎膜,按梁斷面挖出槽穴即可,如土質較差可用模板搭設梁模板。對于柱頭模板,施工時先把柱頭處的土挖出至梁底以下500mm左右處,設置柱子的施工縫模板,為使下部柱子易于澆筑,該模板宜呈斜面安裝,柱子鋼筋通穿模板向下伸出接頭長度,在施工縫模板上面組立柱頭模板與梁模板相連接。
。2)利用支模方式澆筑梁板:先挖去地下結構一層高的土層,然后按常規方法搭設梁板模板,澆筑梁板混凝土,再向下延伸豎向結構(柱或墻板)。為減少樓板支撐的沉降和結構變形,施工時需對土層采取措施進行臨時加固。由于混凝土是從頂部的側面入倉,為便于澆筑和保證連接處的密實性,除對豎向鋼筋間距適當調整外,構件頂部的模板需做成喇叭形。在上、下層構件的結合面處的模板上宜預留若干壓漿孔,以便用壓力灌漿消除縫隙,保證構件連接處的密實性。
3工程項目選用“逆筑法”的優點以及應考慮的因素
3.1“逆筑法”的優點
“逆筑法”具有很多傳統的施工方法不可比擬的優點。
(1)可以縮短工程施工的總工期:帶多層地下室的高層建筑,采用“逆筑法”施工,一般情況下只有-1層占絕對工期,其他各層地下室可與地上結構同時施工,不占絕對工期,因此縮短工程的總工期,投資回報明顯增快。地下結構層數越多,用“逆筑法”施工則工期縮短越顯著。
(2)基坑變形小,相鄰建筑物沉降少:采用“逆筑法”施工,是利用逐層澆筑的地下室結構作為周圍支護結構地下連續墻的內部支撐。由于地下室結構與臨時支撐相比剛度大得多,所以地下連續墻在側壓力作用下的變形就很小。
。3)使底板的設計趨向合理:鋼筋混凝土底板要滿足抗浮要求。用“逆筑法”施工,在施工時底板的支點增多,跨度減少,較易滿足抗浮要求,甚至可以減少底板配筋,使底板的結構設計趨向合理。
(4)可節省支護結構的支撐:深度較大的多層地下室,如用“逆筑法”施工,土方開挖后是利用地下室結構本身來支撐作為支護結構的地下連續墻,可省去支護結構的臨時支撐,從而節約了支撐費用。
。5)適宜于在繁華鬧市區施工,占地面積較小,節省了不必要的動拆費用;在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建造地下建筑物采用逆筑法可以有效縮短地面占用時間,盡早地恢復了地面的交通及鄰近商業經營。
3.2應考慮的因素
3.2.1安全措施
“逆筑法”是自上而下施工,上面已覆蓋,施工條件較差,尤其要主要保證安全措施。
(1)逆筑暗挖施工必須配置足夠的照明和通風設施。照明及動力須設短路保護及漏電保護裝置,并設置應急照明,一旦發生意外,保證有基本亮度。
(2)土方開挖應自上而下逐層放坡開挖,防止土方塌落傷人。
(3)電動葫蘆應用專人操作,并有施工人員護送吊物行走,吊物下嚴禁有人。支撐安裝及拆卸應有專人指揮以防止支撐壓人撞人。
(4)支撐上不可擱放材料設備,不可設吊點以免引起支撐失穩,造成重大事故。
(5)運土便道,電動葫蘆操作便道及通風洞口必須設欄桿,通道上下須設牢固的臨時性扶梯。
(6)逆筑暗挖配備必需的滅火器材,以防火災。
(7)做好施工監測,及時分析并指導施工,確保建筑物、地下管線安全及工程質量。
3.2.2“逆筑法”施工的要點
逆筑法施工一般是在施工場地狹窄,兩側地面建筑或地下管線都很近,地面交通又十分繁忙的情況下才采取的工法。施工難度很大,施工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土方開挖必須分段分層,利用基坑效應減小土體及圍護結構的變形。挖到預定標高后立即停止開挖,進行支撐安裝或澆筑樓板結構,禁止超挖。
(2)支撐安裝必須及時,隨挖隨撐。按設計位置標高安裝支撐,撐實撐緊并照設計要求施加預應力。若遇支撐調整,應在樓板結構達到一定強度時方可下移安裝。
(3)模板安裝或采用勁性鋼筋作為模板支架必須準確、牢固,防止澆搗砼時走動。扎筋遇接駁器時,螺紋必須旋緊以確保主筋受力。
(4)在飽和含水層開挖土方,以防止基底土體回彈,穩定圍護結構和保護附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線須在基坑內設置井點降水,必要時還須進行注漿地基加固。
(5)在地表上體及兩側建筑物和原有地下管線以及圍護結構內,埋設監測標志,一般有沉降測點,測斜管,支撐軸力器,上壓盒及孔隙水壓力盒等。結合施工情況,定期進行監測、分析并將結果反饋于施工,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施工方案。
(6)由于采取土方分段開挖,分段澆筑砼結構,新老砼連接處須進行接縫處理。由于施工差異及坑周土體的非均勻性,不可避免滲漏水,應及時調查,隨時堵漏以防止坑周土體流失造成對附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線的危害。
參考文獻:
[1]趙志縉,趙帆.高層建筑施工.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佘林.淺析“逆筑法”的安全技術措施及對結構的影響性.科技咨詢導報:2007(26)
[3]暨粵雄,譚基榮.逆作法施工在廣州珠江廣場工程中的應用.建筑技術開發:2005(04)
[4]王明臣.逆作法施工方案與進度計劃.黑龍江科技信息:2003(09)
[5]向忠,王紅霞.逆筑法在地下工程中的應用.中國港灣建設:2000(03)
搜論文知識網致力于為需要刊登論文的人士提供相關服務,提供迅速快捷的論文發表、寫作指導等服務。具體發表流程為:客戶咨詢→確定合作,客戶支付定金→文章發送并發表→客戶接收錄用通知,支付余款→雜志出版并寄送客戶→客戶確認收到。鳴網系學術網站,對所投稿件無稿酬支付,謝絕非學術類稿件的投遞!
文章標題:淺談“逆筑法”在工程中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56st48f.cn/fblw/jingji/xiangmu/259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經濟論文范文
郵電論文 文化產業論文 特許經營論文 餐飲管理論文 房地產論文 人力資源論文 項目管理論文 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家政論文 物業論文 國際貿易論文 電子商務論文 審計論文 財會論文 統計論文 財稅論文 銀行論文 證券論文 保險論文 金融論文 經濟學論文 市場營銷論文 旅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