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3-01-21 09:38 熱度:
摘要:我國古代木結構是輝煌的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當前我國木構建筑一方面面臨著傳統木構文化的傳承和更新;另一方面面臨著木構技術停滯后急待復蘇的迫切感。在我國木構建筑應用的問題上,受到森林資源、思想觀念、居住模式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與制約。但木構建筑的地域傳承、生態環保,自然有機等優勢,也在當前為傳統文化的追憶與復蘇展提供了精神上的動力。因此本文對當代中國木構建筑應用面臨的挑戰與契機進行研究。
關鍵詞:當代中國,木構建筑應用,挑戰,契機
1.發展中國木構建筑的應用策略
1.1木材利用的可持續化
目前中國林業發展的趨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總結:森林資源穩中有升;林業經營思想轉變為可持續發展;林業經濟逐步實現良性循環;林業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林業對社會的貢獻得到充分重視;林業科技貢獻率逐年提高。除了對我國林業及木材市場的正確的認識,還要轉變木材消費觀念:提倡木材的綜合利用率,延一長木材的使用壽命。木材是可再生資源,合理地種植、開采、管理則可以持續開發和供應。適當的擴大木材消費和發展木材工業對人工林的發展會起到促進和支持的作用。針對當前我國的現狀,可以采取以下的對策解決建設中木材的利用問題:發展木材國際貿易;大力發展我國人工林;提倡農村宅基地上植樹造林。
1.2木結構建筑類型多元化
從最初木構建筑進人中國市場到現在,一直是以居住型為主,而且更多的是別墅。在某種意義上,這縮小了人們眼中的木結構范圍,從而限制了木結構的發展。其實木結構建筑既可建造別墅,多層公寓,也可以建造低層商業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如學校、教堂、辦公樓,體育館,展覽館等。大力開發木材在這一領域內的運用有助于木構建筑在我國的發展。
1.3木材工業技術本土化
應重視發展木質復合結構材料和建造技術,形成白己的知識產權,這樣在降低木構建筑成本的同時,也更利于木構建筑的推廣。日本的發展道路值得我們借鑒:近10年來,日本通過研發高新技術,充分利用加工剩余物和部分進口木材生產木質復合結構材,滿足了市場需要,擴人了木構建筑的影響。所以我國的科研單位和企業日前迫切需要開展對新型木材和粘結劑的研發,以及木結構設計、連接形式等的研究。
1.4木構建筑設計的規范化
日本、美國、加拿大及歐洲國家都有健全、標準的木結構建筑規范,這是保證建筑質量的必要條件。我國現有的專門針對木構建筑的有關標準、規范還很不完善,且與國外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制定更完善的、符合國情且兼容各國規范的木結構建筑標準體系,是推動木結構建筑市場發展的關鍵。通過制定系統的木結構建筑設計規范,可以使更多的建筑師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有所參考、有所依據,以利于木結構建筑的推廣。
綜上所述,只有重視和發展木構技術,積極拓展木材的適用范圍,優化木結構設計,打破木構技術與建筑之間的信息屏障,建造符合國際標準的木構建筑規范準則,才能發展木材產業,使其被當前環境和社會所接受,傳承發揚我國木構建筑文明。
2.木結構在汝川震區重建的應用
震驚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給我國新農村村落建設提出了又一新課題。如何更好地在地震頻發的汶川地震區建造抗震能力強的房子,需要借助國外國內的成功例子,更要將幾千年來的中國傳統木構建筑藝術運用其中。
汶川地區為典型的高山峽谷地形,復雜的地質特點和諸多災害誘發因素,使得了災后重建工作面臨著極大的困難。災后重建需本著因地制宜、安全、實用、經濟等原則,宜利用傳統抗震的元素來規劃重建,輕鋼結構和木結構是震后重建的首選。
都江堰市向峨小學的震后重建就為全木質結構、精致的低層樓房。向峨小學總建筑面積5290平方米,包括3幢土要建筑,即教學綜合樓、學生宿舍和餐廳。這是在國內少見的人體量全木結構建筑。所有建筑都采用鋼筋混凝土地基,地基深達地卜巖石層,全木質的建筑土柱、梁等用鋼制連接件固定,保證地震時房岸不會位移。學校建筑除窗戶為鋁合金外,門、地板、墻壁、房頂等全是木制。為防腐防蛀,設計上也考慮了刷防腐漆等多種措施。目前分割教室的隔板都是中空的,在里面填充保溫隔音阻燃棉,然后在表面貼上雙層防火石膏板,這相當于給木材裝上防火雙保險。此外,每間教室還安裝了消防噴淋系統,一旦有火,會噴水滅火。
四川盆地的氣候環境比較潮濕,這就需要在建筑施工以及后期的維護保養方面花更多精力去關注木結構建筑的老化以及可能存在的受潮變形等因素,一開始在設計、建筑上就做好完善的預案。此外,向峨小學重建所使用的木材完全由加拿大提供,如果想在國內以及四川復制這樣的一種建筑,需消耗大量木材。這必須考慮到木材產地的生態環境及承載能力等相關問題。
隨著建筑節能及抗震性要求日益突出,住房供應是城市發展所面臨的持續性問題,作為我國傳統木構建筑重新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我們要以震后重建為契機,立足于國外的先進經驗以及多層木結構住宅在村落民居建設中的實踐,引入“宜居”的概念。現代木結構房屋己經進入中國的消費市場,雖然數量不多而且處在起步階段,但木結構房屋在中國建筑市場展現出的獨特建筑風格,以其建設周期短、保溫節能、防火防潮、隔絕噪音、抗震抗風、持久耐用、地域不限、建造靈活可移動性強等特點己經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這為木結構住宅作為城市住宅的發展提供了可行性,應當成為地震多發地區適合推廣的建筑形式。
3.博覽建筑中木材的概念性表現
從另一個角度審視20世紀的建筑,有為數驚人的重要建筑出自博覽會場館建筑,他們扮演著一種先鋒實驗的角色。
在2010上海世博會上,有許多國家館不約而同地選擇用木材做土要材料來建設展館,比如挪威館用15棵大樹撐起的“挪威森林”,波蘭館用木材精心刻制的剪紙藝術,葡萄牙館的天然的軟木外立面幕墻,匈牙利館的木套筒小木屋……
加拿大館墻體由鋼結構組成,外立面鋪設有紅杉木板。這種加拿大特產全部產自魁北克市,由飛機運送到上海。紅杉木不易受侵蝕,在潮濕的上海也不用擔心發霉變質。同時,紅杉木還具備了良好的保暖和隔音效果。加拿大人對“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視,因此在建筑上處處都體現了可回收利用的技術。由于紅杉木成本達到了每立方米1萬元。所以世博會結束后,它們將被制成其他裝演材料和家具等。
葡萄牙館占地2000平方米,用大量環保天然的軟木建構成立體感很強的外立面幕墻,同時展區內部墻壁也采用了軟木貼面,體現了這個軟木生產大國的特質,并通過這種可以調動人們多種感官的非常有吸引力的墻面來展示軟木。軟木是葡萄牙的特色產品,全國各地都有生產,它能循環再生、而且十分環保,用于建造外立面的軟木也可以回收,因此是演繹創新及保護環境的最佳范例。
上海世博會最引人矚目的無疑是中國館,與呈正紅色的“東方之冠”相呼應的,是館周圍大片紅木色的地板。這些地板既有木材的質感,也有木料的紋路,但事實上這些地板并不是木頭制成的,而是一種新型環保材料一一塑木。
4.結語
近年來木構建筑在西方國家廣泛使用,在中國的應用也越來越普及,不久的將來,木構建筑的發展前景將會更加廣闊。隨著生態觀、可持續發展觀的在人們思維觀念中的日益深入,以及人文的需求,在我國新型木構建筑的發展是未來建筑業中不可忽視的一大領域。從木結構住宅的興起到奧運、世博會引進木結構場館概念,都預示著木構建筑新時代的到來。
參考文獻:
[1]帕高·阿森西奧著.候正華宋嘩皓譯.生態建筑[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周浩明張曉東著二生態建筑一一面向未來的建筑[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3]維基·理查森著.吳曉于雷譯.新鄉土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文章標題:當代中國木構建筑應用面臨的挑戰與契機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1571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