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交通運輸論文 發布日期:2013-07-23 09:17 熱度:
隧道施工論文發表期刊推薦國家級期刊《黑龍江交通科技》,《黑龍江交通科技》自創刊以來,緊緊圍繞國民經濟發展對交通科技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指導;結合我省低溫嚴寒特點和實際需要報導省內交通科技新成 就、科技論文和科技成果;先進的設計理論和生產施工工藝;技術改造、企業管理的新經驗、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設備、技術政策;交通工程論述,國內外 交通科技動態論述等。為我省公路橋梁建設和交通運輸生產服務,為加速實現我省交通運輸的現代化作出貢獻。
摘要:集寧隧道為兩座單線隧道,1#斜井工區進入正洞后大里程方向穿越交通繁忙的110國道,該處圍巖為強風化花崗巖,拱頂上方為土砂地層和人工填土,地質條件差,加上該國道機動車輛多、載重車輛噸位大,隧道施工難度大。施工時根據實際情況,左右洞錯開掘進、二襯緊跟,采取小導管、鋼架和錨噴支護的施工技術,在較短的時間內,安全穿過國道,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對今后類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隧道,下穿,國道,施工技術
1、工程概況
集寧隧道位于既有古營盤車站和葫蘆車站之間,設計為兩座單線隧道,右線長6070m(DyK494+690~DyK500+760),左線長5875m(DK494+684~DK500+559),全線共五個作業工區,其中1#斜井進正洞向大里程方向施工需穿越110國道,線路與國道斜交,角度約42°,下穿段縱向長度40m,左右線間距約40m,該段拱頂上部覆土主要為土砂地層和人工填土,公路兩側為農田和正在建設的公交車站。
集寧隧道右線穿越110國道里程為DyK498+500~DyK498+540,隧道埋深32m,洞身通過地層為強風化花崗巖,有滴狀滲水,拱部上方4m范圍為土砂地層,圍巖分級為IV級,設計為IV級泥巖復合式襯砌支護。
集寧隧道左線穿越110國道里程為DK498+422~DK498+462,隧道埋深36m,洞身通過地層為強-中風化花崗巖,有滴狀滲水,拱部上方4m范圍內土砂地層,圍巖分級為IV級,按IV級加強復合式襯砌支護。
110國道是集寧市外環過境的重要通道,交通量大,載重汽車噸位大、數量多,施工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國道塌方、交通中斷的事故。為了確保百分之百的安全穿過國道,減小工后沉降量對國道路基下沉的影響,不影響國道的正常通車及施工人員安全,經過現場勘察、量測,同時考慮到施工因素的多變性,決定在原設計基礎上進行補強措施。
2、通過110國道的施工方案
隧道穿越110國道的段落分別為右線DyK498+500~DyK498+540、左線DK498+422~DK498+462,其施工方案為:地表加強監控量測,洞內采用三臺階預留核心土短尺寸掘進,用φ42單層小導管注漿通過,拱墻采用全環拱架和錨噴支護的復合式襯砌。同時在施工期間,現場技術人員及時將施工進展、圍巖變形監控量測信息及地表沉降數匯總、分析,進而指導下一步施工。
圖1集寧隧道通過110國道地表情況示意圖
2.1、110國道保護和監控措施
(1)穿越110國道段左、右洞掌子面錯開100米施工,即右線在國道下的二襯施作完畢后左線再穿越國道。
。2)避開車流量高峰時期進行爆破作業,在準備爆破時,要有專人在地表觀測過往車輛,保證聯絡暢通。
。3)在地表國道邊埋設監控量測點并且編號,觀測范圍為隧道中線兩側各32m,沉降觀測點縱向間距20m(DyK498+460~540、DK498+390~470),共設5個斷面;橫向間距從中線向外依次為2m、3m、4m、5m、6m、7m、5m,每個斷面15個觀測點。在掌子面距離國道40m時候,開始量測,每天早晚各一次,同時在每次爆破后進行地表沉降測量,掌子面進入隧道下方時加大量測頻率,每8h觀測依次,并及時分析數據。當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止洞內作業,分析原因,啟動應急方案,采取相應措施,確保國道安全及洞內施工人員安全。
。4)左線穿越國道下段落的二襯施工完畢后,即可恢復正常施工。
2.2、隧道內施工及監控措施
。1)超前支護
每環拱架均設置20根Φ42超前小導管注漿支護,小導管長3m,環向間距0.4m,縱向間距0.8m,外插角為5°~10°。超前小導管預留注漿孔,注漿孔直徑Ф6-8mm,間距15cm,梅花狀布置,且尾部預留止漿段50cm,小導管尾部焊接Φ12的加勁筋進行補強。小導管示意圖見圖2。
圖2超前小導管示意圖
注漿參數設計:
、僮{材料及配合比:注漿漿液采用水泥漿,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漿液水灰比為1:1;
、跐{終壓:1.0MPa;
、垡簲U散半徑:不小于0.4m;
。2)開挖方法:
采用三臺階預留核心土法開挖,局部圍巖較好地段采用弱爆破,每循環進尺0.8m,鋼架必須落到堅實的地面上,或者用槽鋼墊在鋼架下方。上臺階采用環形預留核心土開挖,核心土面積不小于開挖斷面積的50%,縱向長度不超過1.6m,高度不大于2.5m;中臺階開挖,兩側交錯開挖,先開挖一側支護好后,再開挖另一側支護好后,去除核心土,開挖高度不超過4m,縱向長度不超過5m;之后開挖下臺階,下臺階同樣采取左右交錯開挖。仰拱緊跟下臺階,每次施做長度不超過5m,二襯緊跟仰拱施作。開挖示意圖如圖3所示,開挖順序I區——II區——III區——IV區——V區——VI區——VII區——VIII區——IX區——X區。
圖3三臺階開挖示意圖
。3)、支護措施:
開挖后,首先素噴穩固圍巖,之后采用鋼架和錨噴支護相結合的施工技術:錨桿采用Φ22鋼筋、3.5m長垂直錨固圍巖;鋼筋網采用Φ8鋼筋、間距20cm×20cm,且與初噴混凝土密貼;鋼架采用I18型鋼,間距0.8m,噴混凝土厚度為25cm,鋼架之間的連接采取螺栓連接,且鋼架與連接板之間要焊接飽滿,不留空隙;鋼架之間用Φ22鋼筋連接,環向間距1m;鋼架連接處采用4根Φ42、長4m的鎖腳錨管焊接,用Φ22“U”型鋼筋將鎖腳錨管和鋼架焊接牢固,并注漿加固,形成整體受力。由于本隧道二襯臺車長度為9m,每向前開挖支護9m,立即進行一次二襯施工,直到二襯穿越國道段結束。
(4)洞內監控量測
洞內收斂變形量測點與拱頂下沉量測點按5m布設一組,每組5個點,拱頂下沉測點設置在拱頂軸線附近,凈空量測點布置在隧道最大跨度處及以上3m處,左右兩側對稱布置4個測點。監控量測布點在噴砼前預埋,保證布點打入圍巖,測點牢固可靠,易于識別,標明斷面編號和斷面里程,并注意保護,嚴防損壞,測點損壞后及時補設。凈空變化、拱頂下沉量測在每次開挖12h內取得初讀數,最遲不得大于24h,且在下一循環開挖前必須完成。
量測頻率:量測頻率根據監測數據的變化情況而定,按表1進行量測。
表1拱頂下沉及周邊收斂量測頻率表
序號變形速度(mm/d)量測頻率
1≥54次/天
21~53次/天
30.5~11次/天
40.2~0.51次/2天
5<0.21次/5天
每次量測完后及時進行數據整理,并繪制時態曲線和距離開挖面的關系圖。在取得足夠的數據后,對監測結果進行回歸分析。預測可能出現的最大位移值和變化速度。根據根據收斂速度判別:收斂速度>5mm/d時,圍巖處于急劇變化狀態,加強初期支護系統;收斂速度<0.2mm/d時,圍巖基本達到穩定。根據回歸后位移時態曲線的形態,當圍巖位移速度不斷下降時表示圍巖趨于穩定狀態,當位移速度保持不變時說明圍巖不穩定,當位移速度不斷上升時表示圍巖進入危險狀態,需加強支護措施。
3、安全保證措施及應急措施
項目部根據隧道下穿110國道的具體情況,成立了專項安全生產領導組,項目經理任組長,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職能部門全部參與,現場設立專職安檢工程師,在工班設兼職安全員,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對施工實施全過程安全監控,對作業人員進行專項安全培訓,配備好應急物資,并進行了應急演練。
3.1針對隧道下穿國道的施工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生產技術措施,加強安全技術管理,統一指揮,及時解決生產進度與施工安全的矛盾。
。1)實行安全生產三級管理,即:一級管理由項目經理負責,二級管理由專職安質工程師和安全員負責,三級管理由班組長負責,作業點設安全監督崗。
。2)完善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針對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嚴格落實。
(3)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各級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安全職責,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各自作好本崗位的安全工作。
(4)嚴格執行逐級安全技術交底制度,施工前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各級專職安全員對安全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并作好記錄。
。5)加強施工現場安全教育
針對該段工程的特點,重點對專職安全員、安全監督崗崗員、班組長及從事特種作業的起重工、電工、焊接工、機械工、機動車輛駕駛員進行培訓和考核,學習安全生產必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識。未經安全教育的管理人員及施工人員不準上崗。未進行三級教育的新工人不準上崗。
(6)認真執行安全檢查制度
安全生產領導組成員要定時檢查安全制度的落實,組長每5天檢查一次,副組長2天/人次,安檢部門每天檢查一次,作業班組實行每班班前、班中、班后三檢制,不定期檢查視工程進展情況而定。
3.2應急的措施
當地表產生沉降及位移時,采取的具體措施:首先跟公路相關部門協商,通行車輛改道繞行,其次對沉降部位周圍5~15m范圍內采用φ108鋼花管進行地表注漿加固,間距60×60cm梅花狀布置,加固深度至基礎下5~10m范圍。待基礎穩定后再進行施工,同時嚴格遵循“短開挖、弱爆破、強支護、緊封閉、勤量測、早襯砌”的施工原則。
4、注意事項:
4.1開挖后及時采取支護措施,及時封閉,及時成環。密切觀察掌子面圍巖的變化情況,如與設計不符,及時與設計院聯系調整施工方案。
4.2上臺階圍巖差的部位采用I18臨時仰拱。
4.3二襯緊跟掌子面,距掌子面距離不超過20m。
4.4為確保萬無一失通過110國道,現場加大人員值班力度,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及時反饋信息。
5、結束語
集寧隧道在保證110國道正常交通運行的情況下安全、順利的通過,全面實現了施工安全、質量、進度三重要求,確保了110國道的安全運行,為今后類似的施工條件提供了依據,也為中鐵六局在蒙冀公司范圍贏了聲譽,社會效益顯著。
參考文獻
1TB10204-2002鐵路隧道施工規范【S】
2TB10108-2002鐵路隧道噴錨構筑法技術規范【S】
3TB10121-2007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S】
4TZ231-2007鐵路隧道鉆爆法施工工序及作業指南
文章標題:交通運輸論文隧道施工方向論文范文二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56st48f.cn/fblw/ligong/jiaotongyunshu/1800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