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3-05-08 08:26 熱度:
摘要:通過對山水城市的概念與內涵、基本特征以及缺失等的認識,從城市規劃實踐的角度對這種融入中國文化傳統更符合中國城市空間的發展模式——山水城市的概念與內涵、基本特征進行新的限定和梳理,對現代山水城市的規劃建設基本對策提出建議,有利于城市規劃的實踐建設。
關鍵詞:山水城市,現代山水城市,概念與內涵,基本特征,規劃建設基本對策
一、對于山水城市的認識和理解
1.產生背景
城市化帶來的繁榮不僅是給人們帶來前途與鼓舞的一面,還有令人感到憂慮和茫然的一面。人們開始探索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創造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同時又使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新方法。
在這種背景下,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理念成為城市建設和規劃的理論藍本和重要原則。相關研究日漸增多,“田園城市”、“花園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綠色城市”、“生態城市”包括中國學者提出的“山水城市”等一系列的今日理想城市模式被提出。
1898年,英國人埃比尼澤·霍華德(EbenezerHoward)提出了田園城市也稱花園城市(GardenCity)的概念。
1962年,“森林城市”這一名詞是美國肯尼迪政府在戶外娛樂資源調查中首先使用,泛指一般意義上的城市范圍內的所有樹木。
1984年,生態城市的概念由O.Yanitsky首次提出,目的實現可持續的城市生態發展。
1990年,D•Gordon的《綠色城市》(GreenCity)追求的是一種由生態美學指導的城市。
1990年“山水城市”這一概念由我國杰出科學家錢學森最早提出。
2.概念與內涵
這里的“山水”是一個概念性的詞語,涵蓋“自然”之意。山水城市是人與自然,即社會和自然和諧的城市。是在現代城市理論和實踐發展上的基礎上,以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為基礎,營造城市中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處,具有地方特色和中國風格,最佳居住環境的中國藝術城市空間。這是一種更符合中國城市生態特征的生態城市建設和發展模式。
內涵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它是花園式的城市。其次它是生態城市。第三它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
3.基本特征:
a.生態學哲理
“山水城市”是從生態角度考慮城市問題,把城市作為一個大園林來建設,使城市成為公園,反映了城市與自然的全新關系,其中包含著深刻的生態學哲理和保護自然的意識。
b.中國文化特色
在傳統思想中,山水不僅具有自然屬性,而且具有文化屬性。與山水相關的詩詞、園林、繪畫以及風水學等為代表的山水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表現了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世界觀和通過移情作用達成的比德山水美學思想。
c.自我整合能力
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求將工業社會原文化體系與新時代相應的文化因素整合,尤其是東方尊重自然,比德的文化因素。中國山水文化在文化的自我審視與整合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4.缺失:
山水城市的研究以錢學森先生的《論宏觀建筑與微觀建筑》與汪德華先生的《中國山水文化與城市規劃》為代表。
但是研究大都是透過宏觀的視角,來探尋普遍的規律,缺乏對實際建設的考慮,更多的停留在理論層面上,要將其運用于實踐中,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作為城市規劃行業的一名成員,有必要從城市規劃角度對山水城市進行重新詮釋,使其具有具體的建設指導意義。
二、基于城市規劃角度的山水城市
1.產生背景
根據統計,山地約占中國土地面積的33%,丘陵10%,高原26%,盆地19%,平原12%。把低山丘陵、各種高大山脈和起伏不平的高原都包括在內,山區面積要占中國土地總面積超過2/3。山區面積廣大,且山水融為一體。長江、黃河、珠江和黑龍江諸大河流,在遼闊的大地上奔流。如此豐富的山水自然要素對中國自然形態的形成與塑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古人在構城理論中指出“依山者甚多,亦須有水可通舟楫,而后可建”。《管子》書中寫道:“凡立國者,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由此可見,自古以來任何城市都具有自身獨特的城市山水骨架。
因此山水城市作為一種中國城市空間的發展策略勢在必行,基于城市規劃角度對山水城市的概念與內涵、基本特征進行新的限定和梳理,提出建議性對策指導城市規劃建設,更符合中國城市生態特征。
2.概念與內涵
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特有屬性和本質屬性”,在“邏輯學上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也就是概念的內容”。
所說的“山水”實指自然界中的山與河流,這與錢學森構想中的“山水”有所不同。這樣有利于山水城市關于建設指導的進一步探討。
總之,將具有自然山水要素即自然界中的山與河流的這類城市稱為山水城市。山水城市是指城市空間與山水結合,因地就勢,達到人與自然高度和諧有機的一種空間形態的人類聚居地,同時注重對傳統自然山水美學形態和美學意境的研究。
3.基本特征
特征是指“某一物質自身所具備的特殊性質,是區別于其他物質的基本征象和標志”,也是事物內涵的體現。
由于中國豐富的山水自然要素條件,絕大多數的中國城市都是山水型城市,但是其規劃基本對策甚至對于自然環境突出的中國城市都可以使用。在規劃設計時有利于區別于其他類型城市,重點突出明確。
山水城市沒有摒棄其他理想城市模式的成熟和有益點,而是更好的承接了這些城市的研究成果和規劃方法原則,并加入了中國山水文化內涵,在此基礎上更好的為我國城市空間發展服務。
基于城市規劃角度的山水城市的空間形態為居民提供美好的生活環境,使人造環境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符合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和自然觀。這種空間形態還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和彈性,對未來的發展變化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應該說它是中國化的城市生態,是城市生態環境持續發展的中國方式。
4.規劃建設基本對策
探索這種適應山水生態環境,突出山水特色的城市總體規劃的適宜原則與對策。筆者試圖提出可以分別從自然山水保護、自然山水利用、和自然山水深層次發掘三個方面分為山水生態、山水自然景觀、山水文化三個因素對山水與城市空間結構形態相融合的設計方法進行了分項探討。
a.山水生態
山體對城市的濕度、溫度、風向等具有很大影響,水域為城市提供了與自然的緊密融合的機會,具有保持大氣合理的溫、濕度,減少空氣塵埃,產生有益身體的負氧離子等生態作用。融入山水的城市規劃設計首要任務是控制城市建設對山水環境侵蝕,充分發揮山水的生態作用。
保持城市生態結構的完整性、連續性。重點保護自然殘遺斑塊之間的聯系,如殘遺濕地、山林等自然斑塊間的空間聯系,保持城內殘遺斑塊和作為城市背景的山體和水系之間的聯系。空間聯系的主要方式是廊道,例如防護林廊道、水系廊道和道路綠地廊道。
b.山水景觀
分別研究山水景觀與城市布局、與軸線定位、與高度控制及與視線控制之間的關系。
城市布局必須在山水格局的前提下,確定城市的開發強度、適宜性及開發容量等控制原則。通過控制山水要素的分布程度、聚集與散布趨勢,有利的控制城市的布局形式和特征。
軸線設計是指在城市空間結構中起核心作用的線性空間要素,山水是作為其確定的重要元素。依據城市地形地貌特征、自然要素特征,控制城市建設區域與山水景觀的關系,確定城市功能節點和景觀節點的軸線關系。
高度控制主要從城市建筑高度和城市天際線兩方面入手,明確建設形態與自然形態相統一的關系。應依據城市地形地貌特征、自然要素特征,控制城市建設區域高度與山水景觀的關系,對城市核心高度區和高度控制區進行確定。結合山水景觀而形成的城市天際線將豐富城市的空間特色。
視線控制是依據城市地形地貌特征、自然要素特征,控制城市視線通廊,把山水景觀和重要人文景觀作為視線體系的支撐點,對景觀節點周圍的城市建設內容進行控制,而對山水景觀采用視線分析方法,通過有效地組織景觀視線體系突出城市的生態特色。
c.山水文化
山水文化即山川水域中蘊含的文化現象。以山比德,以水比智的山水觀,使中國人心里的山水具有了人文內涵。
立足于自然與人文生態環境的分析,通過了解進而尊重,在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民族、地理環境、建筑風格等特質的基礎上,立足中國傳統文化及審美情趣。將歷史中經典的詩詞歌賦、散文游記和民間的神話傳說、歷史事件往往附著在山水之上,借山水之形,構山水之意,使山水形神兼備,成為人類文明的一種載體。
三、結語
在城市發展的生態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的背景下,山水城市概念的重新限定將對引領中國化的城市生態環境持續發展起到獨特和積極的作用。山水城市的內涵、基本特征與其他事物一樣,具有客觀性及主觀性。前者反映了山水城市本身具有的一些屬性,而后者則是人們對之的階段性認識。無疑,階段性認識可能具有的局限性使人們對山水城市內涵與特征的概括具有可發展性和變化性。另外要明確的表達山水城市規劃建設的基本對策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然而,清晰準確地表達山水城市的內涵、特征及規劃建設原理這些命題又是使人們科學地進行山水城市規劃建設工作的必要前提之一。筆者提出的山水城市的內涵、特征、規劃建設基本對策,實際上帶有嘗試性,也是希冀引出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以便逐步完善山水城市的相關理論,通過理論指導規劃建設實踐,并進而推動我國城市的生態化進程,開辟出一條符合中國城市生態特征的生態城市建設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胡俊.中國城市模式與演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叛社.1995
2.理查德.瑞杰斯特[美]著,王如松譯.生態城市——建設與自然平衡的人居環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3.海熱提·涂爾遜.城市生態環境規劃——理論、方法與實踐[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4.蘇偉忠,楊英寶.基于景觀生態學的城市空間結構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5.約瑟夫·里克沃特[美]著,劉東洋譯.城之理念——有關羅馬、意大利及古代世界的城市形態人類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6.周春山.城市空間結構與形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7.宋永昌,由文輝,王祥榮.城市生態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8.劉敏.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規劃初探[J].上海環境科學.2002.21(2)
9.董憲軍.生態城市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10.生態與環境——城市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調控新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
11.沈清基.城市人居環境的特點與城市生態規劃的要義[J].規劃廣角.2002
12.王祥榮.城市生態規劃的概念,內涵與實證研究[J].規劃師,2002.4
13.邢卓.結合自然山水的總體城市設計研究—以陜西安康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
14.比尼譯·霍華德(英).明日的田園城市[M].1902.金經元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15.殷京聲.綠色城市[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16.王建國:生態原則與綠色城市設計.建筑學報,1997,
17.王鐸,王詩鴻.“山水城市”的理論概念.華中建筑2000.4
18.鮑世行,顧孟潮.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論城市學與山水城市.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I994
19.凱文·林奇[美].城市意象[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
本文選自國家級期刊《城市建筑》,《城市建筑》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住建部指導的一本建筑行業核心雜志,本刊由中國建筑學會、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聯合創辦。國際刊號ISSN:1673-0232,國內刊號CN:23-1528/TU。郵發代號14-23。本刊為半月刊。在國內外建筑界影響深遠。本刊創辦于2004年,以年輕充滿激情的姿態,嚴謹堅持學術性的態度,報道國內外設計項目,宣傳建筑成就,推介學術成果,探索建筑新路;為優秀建筑作品提拱展示舞臺,為業內人士的學術交流提供平臺。
文章標題:城市管理論文范文:基于城市規劃角度對山水城市的詮釋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m.56st48f.cn/fblw/zf/chengshi/1717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m.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